随着夏季走入小暑,迈向大暑,A股的旅游景区个股也迎来了半年报密集预披露。
略显遗憾的是,多数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甚至持续亏损。云南旅游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去年同期盈利的长白山和大连圣亚业绩由盈转亏。
相比之下,“西字辈”中,西安旅游尽管亏损,但基本与去年持平;西藏旅游实现扭亏为盈;西域旅游上半年盈利900万元—1100万元,同比下降62.55%—69.36%。
尽管亏损的公司不少,景区个股中仍出现了盈利大幅增加的企业。祥源文旅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9000万元到9700万元,同比增加51.44%到63.22%,成为行业中最耀眼的星。
在专业人士看来,2025年上半年景区公司业绩分化主要受天气扰动、成本压力及业务结构差异等因素影响。头部景区通过资源垄断和成本优化保持韧性,新兴景区则因处于投入期及市场竞争而面临短期压力,未来需关注暑期旺季需求释放及政策支持方向。
传统景区持续亏损
多彩云南一直被人们视为旅游的梦中情地。然而,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却不尽如人意。
日前,云南旅游公告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00万元至14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95.79%至204.57%。
云南旅游表示,2025年上半年,旅游文化科技板块为应对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在稳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同时积极布局新增长点。但受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影响,板块营收及毛利率同比下滑。
同时,传统旅游业务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客单消费出现下降趋势,导致传统旅游业务收入出现下滑,进一步削弱了盈利能力。
综合影响下,经营利润未能覆盖期间费用,预计整体亏损同比增加。云南旅游直言:尽管面临挑战,公司仍着力提升运营效能,在市场层面,坚定“向市而生”,聚焦客户需求优化产品、拓展市场,并借助文旅科技创新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在管理层面,持续推进精益化管理,加强经营及费用管控,成功实现期间费用同比下降。
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一直吸引着无数传统文化爱好者前往,拍一套“梦回大唐”写真是女生们的最大愿望。
不过,西安旅游的业绩一直有苦难言。日前,公司发布公告指出,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4900万元—69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6366.49万元。
西安旅游分析指出,2025年上半年受消费降级、市场分化等因素影响,酒旅主业经营持续承压。在此背景下,公司酒店业务板块收入较上年同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为应对这一情况,公司于上半年持续强化费用管控力度,精准压降各项成本支出,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东北地区由盈转亏
去年年初因“尔滨”带动火出圈的长白山日前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8.00万元至-158.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约为2.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7.48%。
长白山表示,受极端天气影响,景区及景点关闭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景区接待人数较上年有所下降,营业收入减少。同时,社保基数提高,险金增加,业务拓展外包和临时用工增加,导致人工成本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同在东北地区的大连圣亚也公告称,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07.84万元到-1271.9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5.08万元到22.6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897.11万元到904.64万元,同比减少97.54%到98.36%。
大连圣亚指出,业绩变化主要系报告期景区客流下降,营业收入减少及确认投资损失、按照诉讼判决计提诉讼迟延利息等原因综合所致。
难得的盈利
可以看到,相比云南和东北地区,西部和南方地区的旅游景区个股,上半年的表现相对稳健。
西藏旅游日前公告称,经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00万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西藏旅游指出,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基本平稳,得益于入境游政策支持,报告期内公司境外游客接待量有所增长,且公司原持有的江西省新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80%股权在报告期内出售完成。
西域旅游则公告称,上半年盈利900万元—1100万元,同比下降62.55%—69.36%。
西域旅游分析指出,公司业绩下滑原因主要系“遇见喀什”“遇见赛湖”等旅游演艺项目正处于市场培育初期阶段影响。作为战略布局的新兴业务,该项目一方面尚处在市场培育与模式探索期,营收规模及盈利能力仍需项目自身及文化品牌的打造及提升。
另一方面,叠加当前旅游消费市场以及旅游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需要加大投入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和体验,在此双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本报告期业绩有所下滑。
下半年,西域旅游指出,公司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引导市场,并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份额,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收益。
另外,以“山水甲天下”著称的桂林旅游公告称,2025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00万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909.33万元。
上半年,公司深化改革创新,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市场营销、加强应收款催收力度等系列举措,净利润扭亏为盈。
桂林旅游具体分析指出,2025年1—6月,公司景区(两江四湖、银子岩、贺州温泉、龙胜温泉、丰鱼岩、资江天门山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48.0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09%;漓江游船客运业务共接待游客约33.82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62%;漓江大瀑布饭店接待游客约10.7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98%。
同时,2025年1—6月,桂林旅游收回以前年度欠款5434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的规定,公司在2025年1—6月转回前期已计提的坏账准备1999万元,增加公司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1999万元,此为非经常性损益。
此外,拥有多个景区的祥源文旅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00万元到97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3057.19万元到3757.19万元,同比增加51.44%到63.22%。
祥源文旅指出,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莽山五指峰景区、丹霞山景区及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带来营业收入增加进而导致利润增长,同时取得政府补贴收入等所致。
“上半年A股自然景区个股的业绩将延续分化表现,预计祥源文旅外延扩张助力业绩增长领先,九华旅游受益于祈福需求与交通改善客流增长良好,其他公司受天气扰动、市场竞争等面临短期压力。”一位深圳上市券商社会服务行业首席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暑期旺季助力
暑期一直以来是旅游景区最火热的时期,也是冲业绩最关键的时期。
目前,暑期出行旺季已经开始,据航班管家测算,2025年暑运期间民航整体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5亿人次,日均超240万人次,预计同比增长5.4%;民航预计执行客运航班106.1万班次,日均1.7万班次,同比增长3.9%,出行人次同比仍在增长。
中航证券认为,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具备旺季流量、政策红利与AI赋能三重催化,避暑游、亲子游、长线游等高频刚需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自然类景区有望成为本轮行业复苏主线。
在银河证券分析师顾熹闽看来,6月下旬暑期热度开始上涨,预计8月达到峰值。国内游方面,深度体验仍为居民出游核心追求。暑期假期周期较长,居民偏向于选择深度体验当地风光和文化,自然风光、主题乐园和文化古迹为居民首要选择出游类型。
从目的地情况来看,据旅数洞见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需求保持旺盛,亲子游以三亚、北海、张家界等生态目的地为主导,而学生群体则倾向于西昌、丽江等自然人文兼具高性价比的目的地。
华福证券分析师姚婧认为,应关注暑期旺季催化,同时关注文旅结合IP的新消费逻辑延伸,以及“苏超”对于江苏区域性的主题带动。近期在主题方面,建议关注IP+景区的概念延伸,可关注峨眉山A、长白山、祥源文旅、海昌海洋公园等;第二个主题“苏超”热度持续提升,建议关注江苏片区出行、体育相关公司的主题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