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披露,接到深交所通知,因思源电气总境外持股比例超过28%,从7月31日起深港通将暂停接受该股票的买盘。思源电气也成为2025年被境外投资者买到“限购”的第一股。
沪深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双环传动、华明装备、宏发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被境外投资者“爆买”,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均超过24%。根据相关规定,全部境外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总和,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30%;该比例达到28%时,将被暂停买入。
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境外投资者对中国优质资产的强烈认同,也折射出A股市场生态正在持续改善。笔者认为,外资“爆买”部分A股公司至少带来三方面启示。
其一,对上市公司而言,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价值重估的底层逻辑。
分析外资“爆买”的案例,对上市公司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思源电气、双环传动、宏发股份、华明装备等企业,以及此前被外资热捧的宁德时代、贵州茅台、比亚迪、迈瑞医疗等行业龙头,其共同点是具备深厚护城河,部分公司具有全球竞争力。外资看重的不仅是它们过往的成绩,更是其持续增长的潜力与行业地位。这也印证了,拥有核心技术壁垒、能够实现进口替代,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稀缺资源,会获得价值重估。上市公司唯有深耕主业、锻造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在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下,才能赢得国际资本的长期青睐。
其二,对投资者而言,提升“价值发现”能力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基础。
一些境外投资者,尤其是国际知名机构,普遍具备深度基本面研究与长期持仓的特点。例如,巴菲特旗下投资机构长期持有比亚迪获得丰厚回报即是例证。对国内部分投资者尤其是散户而言,亟须培养从基本面出发的研究习惯,减少短期博弈思维。尤其要学习优秀外资机构“价值发现”方法论:聚焦于深入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管理层战略与执行力、长期成长潜力以及财务健康状况,摒弃简单的题材炒作和追涨杀跌,基于严谨的估值模型和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判断进行投资决策,才能获取持续稳定超额收益。
其三,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有利于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增强股票市场定价功能。
外资持续涌入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开放的积极成果。近年来,政策端推出一系列便利外资举措,显著提升了A股吸引力。资本市场开放与外资流入已形成正向循环,推动A股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的深度参与不仅带来了增量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其成熟的投资理念和严格的估值标准,提升了市场的定价效率。未来,政策层面宜在坚持开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促进外资更深度地融入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共同维护市场健康生态。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化将与A股市场机制完善形成共振。在此进程中,中国资本市场必将涌现更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随着全球投资机构持续增配中国资产,外资深度参与A股、触发更多公司“限购红线”的现象,将是市场成熟与吸引力提升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