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众传媒来说,和一个亏钱的公司合并,未来几年“新分众传媒”的收益率降低几乎是确定性的。
$分众传媒(SZ002027)$
分众传媒和新潮传媒,2018年的一对冤家,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7年后的2025年,居然成了一家人,我不禁好奇,分众传媒为什么买新潮传媒?买得值不值?都有哪些风险?
为什么买
1、可以实现协同效应
长期以来,分众传媒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以写字楼为主,覆盖人群是白领等上班族,主要服务全国性广告主。
新潮传媒走农村包围城市线路,主要布局社区,能够服务数量庞大的中小广告主,二者合并具有良好的互补协同效应。
就好比搞制造业的大公司,产品会同时覆盖高端、中端、低端市场一样,市场空间更大。
关于新潮的定位是社区媒体这一点,可以通过创始人讲话、公司官网新闻中“社区”出现频次佐证。
2024年11月19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新潮品牌大会上,新潮传媒创始人、董事长张继学说:
中国目前超过50%的消费在社区及周边,电商购买行为超过70%在家里完成,所以产品和服务到家是必然趋势。在中国,有7亿人生活在社区,6000万人在写字楼上班,人生60%多的时间都在社区里度过,消费社区这座万亿金矿才开发了一半,社区才是消费的主阵地。
公司官网的新闻中心,“社区”是高频词:

2、双方各取所需
分众的增长遇到了瓶颈,有价值的点位扩张得差不多了,去三线及以下城市扩张不符合分众主打写字楼的运营模式,海外市场运营多年但是尚未盈利,新潮的社区媒体运营模式和CPH(Cost Per Home)计价方式,可以拓宽发展空间。
新潮传媒进入电梯媒体多年,虽然没有历年的经营数据可查,但是从公开可查的零星营收情况来看,亏得多赚得少。回顾新潮的融资历史,其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80亿元,2021年胡润发布的《全球独角兽》中,给新潮传媒估值200亿,除张继学外,新潮还有49位股东,投资人的钱可不蠢,它们是想赚钱的,最差的情况是能解套。卖给分众,实现间接上市,提供了解套的机会。
3、价值观开始趋同
如果时间回到2018年,自称行业老二要挑战老大的时候,或许张继学和江南春价值观是不同的,至少分众传媒不会这样给自己做广告:“我是新潮的,做电梯广告的,引爆社区投新潮,效果棒棒的。100多座城,70万部梯2亿家庭人群,就是客户印钞机。”
这些年过来,可能是分众传媒的实力让张继学老实了,也可能同为广告人,私下交流多,达成了共识。
2024年11月,第四届中国新潮品牌大会上,新潮传媒对电梯广告的看法,对自身营销方法论、品牌传播论的表述,和江南春很像(当然,不排除这期间已经在谋划合并事宜),摘录如下:
过去30年,电视广告就是第一社区媒体,成就了茅台、五粮液、蒙牛、伊利等诸多品牌,今天,电梯广告就是社区第一媒体,成就了大卫拖把、鸭鸭、黄天鹅、英氏婴幼儿辅食、德佑湿厕纸、妙可蓝多等品牌。社区媒体占领了消费者每天必经的生活空间,是品牌的终极战场。
今天的新潮传媒已做到“双第一”:中国社区媒体数量第一和中国社区电梯智能屏数量第一,全新升级了一套完整的社区营销方法论,即,以“营+销”的闭环在社区场景之下打通营销一盘棋。“营”就是种草,充分运用引爆社区、京潮计划、量潮计划、线下私域等媒体产品,帮助品牌做大,完成线上+线下种草;“销”就是割草,结合线上电商、私域、LBS社区三公里店铺引流,以及新潮优选等通路,帮助品牌完成线上+线下收割,形成闭环,强化成交效果。
公告发布后的当天晚上,36氪独家专访了江南春和张继学。
江南春说本次收购最根本的价值在于业务版图的扩展。新潮的社区楼宇资源能有效补充覆盖网络,延伸了非核心区域的触达能力。分众此前一直主要做高端楼宇,比较中心化,而新潮布局了外围,相对来说更去中心化。公寓楼的人群跟写字楼的人群一样,对于快消品行业的广告主来说也有价值。通过整合新潮资源,分众实现了更完整的人群覆盖,这对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张继学说双方认识很久,交流不少,但做决定很快。双方对广告行业的发展的理解和认知有很多相同之处,也促进了交易的产生。
可见我说新潮和分众价值观趋同是理解对了。
4、政策支持
现在有很好的政策环境,监管部门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如果没有政策支持,交易难以实现。
买的值不值
收购公告发布后,站在新潮传媒这边,有人质疑张继学“贱卖”,张继学站出来解释了一通,说如果用现金买的话确实是贱卖,但是用增发股票的方式买,就应该看长期价值。
站在分众传媒这边,新潮传媒截至 2024 年 9 月30 日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为 34.2亿,收购价格增值 142.51%,而且这家公司直到2024年9月尚未实现盈利。
你说谁占了谁的便宜?
前文说过,新潮传媒最高估值为200亿,累计融资超过80亿,单看这个两个数据,感觉分众传媒买的很值,新潮传媒被贱卖了。
不过,估值和公司烧掉的钱,都不是公司的实际价值。
有雪球网友以分众为参照,用新潮传媒拥有的媒体点位数量来对其进行估值,认为新潮传媒的估值在130亿左右(在200个城市布局了74万部智能屏,智能屏的价值按分众的5折算,大约每个屏1.78万)。
我认为这种估值是一厢情愿。首先,投资人和创始人都不是,会干出便宜近50亿卖掉自己的公司这种蠢事。其次,道德风险总是来自被收购的一方,毕竟自己成色如何,自己最清楚。最后,从公告中披露的信息看,新潮传媒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分别为-4.67亿、-2.73亿、--510万,如果新潮传媒的点位价值能和分众传媒比,那么分众盈利了新潮怎么没有盈利?
站在当下看这次收购,到底买得值不值无法判断。不过我赞同两家公司一把手的说法,要看长远,长远看这个交易是值得的。
张继学说如果用现金收购就是贱卖,用增发股份的方式收购那就是公允的,江南春说这个价格目前看是公允的,长期看是划算的。他们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这不是一桩买卖,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两家公司整体上市,协同发展。
分众传媒以向新潮传媒的50位股东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收购,实质相当于新潮传媒整体并入上市公司分众传媒,实现间接上市,市值83亿。分众传媒没花钱,新潮传媒的股东也没收到现金,他们只是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股东,而且这个股价还比分众传媒当前的股价便宜。
交易完成后,张继学出任新公司的副总裁、首席增长官,负责探索户外媒体的数字化模式和开拓全球业务,这看起来也不像收购。
有哪些风险
1、可能触发监管部门的垄断审查
个人认为能通过审查,原因有几个:一是收购前分众在电梯媒体领域的市占率就已经很高,但是没有受到垄断审查;二是目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都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还能活跃市场,提升市场信心;三是电梯媒体只是广告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和2024年1.5万亿的广告市场空间相比,分众大约120亿的营收微不足道;四是垄断与否不能单纯看市场占有率,要看是否剥夺了客户的选择权,显然分众传媒无法左右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意愿,可供他们选择的广告投放渠道还有很多。
2、短期内每股收益被摊薄
新潮传媒近三年都亏损,只不过亏损在收窄。收购完成后分众传媒总股本增加,但是短期内盈利能力可能受拖累,导致利润下降,每股收益被摊薄。这个风险是切实存在的,而且基本是事实。
3、整合后的新潮传媒盈利能力不确定
新潮主打社区媒体,这么多年来一直未能盈利,是因为没有像江南春这样的超级销售员,还是因为下沉市场的梯媒确实难做?
我看过江南春的书和公开场合的采访,不可否认,江南春确实是分众传媒的核心资产,网上流传圈内人的说法,说梯媒这个行业赚钱难度超乎想象,先要建好资源位,再去拉广告。分众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利润率,是因为江南春的个人能力非常强,总能开发对楼宇广告没有认知或者不认同的人来做广告。拜访客户是江南春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经常出现在公开场合力挺客户。每年要见超过1000位客户,曾经在密集的行程中一分钟吃完一份盒饭。
但是我认为下沉市场的梯媒难做的概率大些,毕竟超级推销员坐镇的分众传媒,也曾大举布局低线城市,随后多年,其因为商业模式尚未跑通低线城市,分众裁撤了大量点位。
未来即使新潮传媒盈利了,盈利能力也没有目前的分众传媒强。交易完成后,分众传媒拥有了能打低端市场的产品,布局更立体,想象空间扩大,但是合并后的收益率,可能要比合并前低了。
#社区牛人计划#
#基本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