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两年多的“苏宁和家乐福股权拉锯战”在8月11日晚按下终止键。
ST易购当晚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已与家乐福集团及其子公司签署和解协议:公司以2.2亿元一次性了结剩余16.67%股权收购尾款、知识产权欠费及多项仲裁索赔,并将在付款完成后100%控股家乐福中国。
这意味着,曾经叱咤中国零售市场的家乐福大型商超业务,在苏宁体系内走完最后一程;而苏宁也得以甩掉逾13亿元潜在债务“包袱”,换取一次账面超过11亿元的债务重组收益。
此前即有业内人士分析,家乐福全球战略收缩、中国市场持续失血,加上仲裁周期长、执行难度大,让双方都倾向“快刀斩乱麻”。根据家乐福集团财报,其2024财年净利润7.9亿欧元,同比下降18%,继续在中国消耗诉讼资源并不划算。
从48亿元并购到10亿元尾款拉锯
此次和解源于2019年股权并购遗留问题。
2019年6月,苏宁国际与家乐福集团达成协议,以48亿元人民币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并约定两年后对剩余20%股权行使“卖出/买入期权”。
彼时的苏宁正在快速扩张,除了收购家乐福中国,还花费27亿元,将万达百货37家门店并入自己的商业版图。在当时,无论是家乐福还是万达百货,都被视为优质资产。2018年,家乐福中国营业收入达到近300亿元,被苏宁收购时,在国内开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和24家便利店。
2019年9月,苏宁国际收购家乐福中国的首批80%股权交割完成。2022年4月,苏宁国际支付2.04亿元后,持股比例升至83.33%。
此后,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家乐福中国经营恶化,加上苏宁自身流动性紧张,致使剩余16.67%股权交易款迟迟未能支付,并累积了高额利息。
双方矛盾逐渐升级、公开。家乐福方面在香港、巴黎等地接连提起仲裁,追讨股权尾款、逾期利息及仲裁费用。其中,家乐福集团在2023年向香港法院提起仲裁,索赔超10亿元,并终止苏宁使用品牌商标的许可。
同时,家乐福中国因拖欠“家乐福”商标、系统等知识产权使用费,也被索赔736.87万欧元;2023年6月,家乐福中国旗下公司更遭法院冻结5亿元资产,供应商集体断货、购物卡受限、关店潮愈演愈烈。
曾经耗资48亿元收购的优质资产,逐渐成为“负担”。近年来,苏宁持续精简非核心资产。今年6月,苏宁甚至以4元“白菜价”出售四家停业的家乐福子公司。
6月19日晚间ST易购公告称,苏宁国际控股子公司家乐福中国与上海有安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分别以1元人民币对价,向后者出售位于宁波、杭州、株洲、沈阳的4家家乐福子公司100%股权,合计出售金额为人民币4元。
公告显示,此四家子公司均资不抵债,净资产分别为-1.46亿元、-4.32亿元、-9220万元、-6.93亿元。其中,沈阳家乐福亏损最为严重,去年营收为972.86万元,亏损2163.8万元。交易完成后,四家子公司将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预计将增加ST易购归母净利润约5.72亿元。苏宁方面称,希望通过资产处置,持续化解债务负担。
2.2亿元“一口价”了结争议
苏宁在与家乐福集团达成和解协议之后,双方的债务问题也将清零。
根据和解协议,ST易购在直接或指定主体(不含苏宁国际)向家乐福集团荷兰子公司(CNBV)支付2.2亿元现金后,家乐福方豁免全部剩余股权款、知识产权费、仲裁费用及利息。
同时,未来双方将全面撤诉,终止所有在审仲裁、诉讼程序;并且,品牌完成切割,家乐福中国及咨询公司须在一个月内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家乐福”及相关知识产权,门店将同步更换门头与标识。
ST易购表示,和解完成后,其不再承担对苏宁国际的12亿元履约担保责任,预计增加债务重组收益约11.1亿元,将显著改善当期财务报表。
双方纠纷尘埃落定,也意味着家乐福中国正式谢幕。
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多年前学习家乐福模式,相比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如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确实更具影响力,但本土化难题是所有外资零售企业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苏宁入主之初,曾表示家乐福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独立,并提出“5年新开300店、赶超沃尔玛”的豪言。然而,6年不到,家乐福国内门店数量从数百家缩减至个位数。
对于家乐福曲终人散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在于传统大卖场客流下滑、亏损扩大。而家乐福之后试水会员店、社区店、即时零售等业态,收效有限。此外,供应商货款、消费者购物卡纠纷不断,也使其品牌价值大幅缩水。
华南某食品供应链企业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并购后的整合对企业来说充满困难,家乐福本身门店的基本盘即使还有竞争力,也在相互拉扯中最终被时代淘汰。“家乐福在被苏宁易购收购后,做了一些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也曾大张旗鼓地尝试通过转型会员店走出经营困境,但效果不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大卖场业态逐渐被淘汰。在众多商超的转型竞争中,家乐福略显弱势,而苏宁易购无法为家乐福提供资金来源和销售渠道。”
随着苏宁方与家乐福方纠纷画上终止符,剩余家乐福中国门店也将全面更名,家乐福品牌在中国数十年的运营史正式落幕。而对于苏宁来说,下一步又将走向何方?是轻装上阵,还是资产腾挪?
对面临债务危机的ST易购而言,这一次,“瘦身”意义或许大于扩张。ST易购称,将继续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通过资产盘活、债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等手段化解流动性压力。
前述供应链从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家乐福中国现有门店网络、物业资源仍具一定价值,不排除苏宁未来以“轻资产”方式,将改造为自有零售品牌,以换取现金流。
未来这些门店能否留住消费者、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社区零售赛道中突围,仍是未知数。对于苏宁来说,未来零售经营探索之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