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绿生态(SZ001267)$
汇绿生态复牌后冲击25元的逻辑
全资收购钧恒科技:园林业务转型光模块主线
汇绿生态近期完成对武汉钧恒科技的全资收购,公司战略由传统园林业务全面转向光通信科技主线。汇绿生态原主营园林工程施工、景观设计等,业绩增长乏力(2023年净利润仅5761万元)。2024年5月公司以1.95亿元收购钧恒科技30%股权切入高成长的光模块赛道,2025年初增资持股比例提至51%,正式进军光通信领域。此次再收购剩余49%股权后,光模块将成为公司绝对控股的核心业务,标志着公司从园林施工全面转型为光模块科技企业。这一跨界转型顺应AI时代算力基础设施需求,为公司注入高成长性的业绩主线。
钧恒科技业绩暴增:2024净利近7000万,2025保守目标1.5亿+
被收购标的武汉钧恒科技深耕光模块领域逾10年,产品速率覆盖10G到800G,受益AI大模型训练对高速光模块需求激增。钧恒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达6.662亿元,净利润约6966.90万元。这一业绩大幅超出此前全年承诺的4500万元利润指标,体现出光模块业务在AI浪潮下的强劲增长。2025年随着硅光模块和800G产品放量,钧恒科技盈利有望继续翻番: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177%–278%。据内部规划测算,钧恒科技2025年保守净利润可达1.5亿元,上行乐观情景下有望冲击2.5亿元水平——较2024年增长2–3倍,利润率提升至约12–15%区间。高速率新品放量叠加海外市场开拓(钧恒已在马来西亚建厂布局),将驱动钧恒科技2025年业绩迈上“亿元级”新台阶。
横向对比光模块龙头:汇绿生态的盈利弹性与市值空间
为了进一步验证估值的合理性,我们将汇绿生态与A股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进行对比:
中际旭创(300308.SZ):2024年公司营收达229亿元,归母净利润估计超50亿元。受益800G需求暴增,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36–44亿元,同比大增52.6%–86.6%。当前中际旭创总市值约1549亿元,股价约140元,对应滚动市盈率约30–36倍、市净率约9–10倍。尽管规模庞大,但2025年利润仍保持50%以上增长,PEG约0.5,估值消化良好。
新易盛(300502.SZ):公司2024年营收86.47亿元,同比增长179%;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大增312%。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净利润37–42亿元,同比再增约328%–385%。在股价经历翻倍上涨后,新易盛当前总市值约1700亿元左右,滚动市盈率约40–60倍、市净率约12倍,但由于业绩基数迅速扩大,其2025年动态PE已降至约13倍,显著低于中际旭创的20–25倍。高盛预计二季度财报后这一估值差异将收敛,新易盛股价有望修复至160–180元。新易盛利润三年暴增近5倍,PEG远低于1,展现出惊人的盈利成长性和估值消化能力。
汇绿生态(001267.SZ):2024年公司园林业务营收5.87亿元,净利6530万元;如将钧恒科技2024年净利6966.9万元并表,则总体净利可达1.35亿元左右。当前汇绿生态总市值仅约102亿元,停牌价13元对应2024年并表后的静态PE约75倍,市净率约6.4倍左右(每股净资产2.03元)。表面估值偏高,但需看到公司盈利弹性极强:并表后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09亿元,同比大增210%,归母净利1983万元,同比激增549.7%。由于净利基数小,高速率光模块出货稍有增长即可带来净利润成倍提升,这种“爆发式”盈利弹性是龙头公司所难以达到的。随着钧恒科技全年并表以及产能扩张,汇绿生态2025年净利有望迈入数亿元级别,从而迅速降低当前的市盈率水平。换言之,公司可以通过业绩高增长来快速消化看似偏高的估值。参考新易盛的轨迹,一旦2025年汇绿生态净利实现翻倍甚至数倍增长,其动态PE将大幅下降,从而为后续股价上涨打开空间。与此同时,汇绿生态目前百亿出头的市值仅为行业龙头的零头:中际旭创、新易盛动辄千亿级市值。在光模块高景气度持续的背景下,只要公司转型顺利、业绩兑现,其市值存在数倍提升的潜力。由此可见,汇绿生态在盈利弹性、市值提升空间、估值消化能力方面相对龙头更具优势,这也是市场给予其“科技转型溢价”的主要原因。
市场情绪与外部催化:AI产业趋势及基金布局助推估值
汇绿生态股价自2024年启动跨界光模块以来已累计上涨逾4倍(由3元涨至13元),这背后除了业绩驱动外,离不开市场情绪和产业趋势的多重催化:
市场情绪:光模块板块今年经历了剧烈的情绪波动。从2024年末ChatGPT引爆算力需求,“800G光模块进入黄金时代”驱动股价飙升,到2025年初市场一度出现“算力泡沫”的质疑声,龙头股价腰斩。但随着2025年中报业绩超预期,这种悲观预期迅速消解。中际旭创、新易盛等龙头上半年利润大增50%以上,验证了AI算力需求的旺盛,投资者信心得以修复。7月以来光模块板块整体震荡走强,中际旭创股价重新创出年内新高146.78元,总市值回升至1549亿元。可以预见,汇绿生态复牌后也将受益于板块回暖的正向情绪,加上“全资控股光模块优质标的”的题材效应,短期资金追捧度或较高。当然,需要警惕的是若股价过度炒作脱离基本面,后续可能出现回调。理性的投资者应关注业绩兑现节奏,以业绩增长支撑长期股价。
AI产业趋势:光模块需求的高景气与AI算力建设密不可分。随着英伟达等推出新一代GPU、交换芯片等硬件,全球云厂商持续加码数据中心投资,高速光模块迎来量价齐升机遇。据第一上海证券预测,2024年全球800G光模块需求将同比翻倍,中际旭创等龙头已开始布局1.6T产品抢占先机。国内“东数西算”等政策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也为本土光模块企业提供了增量市场。据LightCounting数据,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数通光模块占比超60%;预计2029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65亿美元,2025年起国内需求有望爆发式增长。这一趋势利好包括钧恒科技在内的二线厂商迎来**“需求外溢”**机遇。特别是在AI训练和推理需求共振下,光模块技术升级带来ASP提升,硅光、CPO等新技术迭代也将打开长线成长空间。因此,AI浪潮提供了光模块行业数年的高景气周期支撑,汇绿生态作为新晋玩家可充分分享这一红利。
机构资金动向:公募基金二季度的持仓动向也从侧面体现了对AI光模块板块的看好。统计显示,中际旭创在2025年二季度末新进成为超过300只主动权益基金的重仓股,持股市值达160.22亿元;新易盛则获超200只基金新进重仓,持股市值增至196.01亿元。光模块个股集体跃升为基金前十大重仓的新宠,主动基金开始大举抱团AI算力板块。这一现象表明机构对光通信高景气的认可度提升,预期行业基本面和业绩增长具有较强确定性。展望后市,只要AI产业周期向上趋势不改,机构配置有望持续倾斜于此类高增长品种,从而对公司估值形成正向催化。一旦汇绿生态完成重组复牌,在基金经理眼中其将不再是一家传统园林企业,而是拥有光模块高增长概念的“小市值标的”,有潜力成为新的布局对象。这种潜在的机构资金关注,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估值中枢,并加速市场对其科技转型价值的重估。
综上,汇绿生态复牌冲击25元的逻辑可归纳为:内有业绩高增的硬支撑,外有行情趋势的顺风力。公司通过全资收购钧恒科技切入AI光模块赛道,实现盈利质变;2025年净利有望大幅跃升,在合理估值倍数下推算股价中枢约25元,具备数据支撑。横向比较行业龙头,公司小体量高增长具备更强的盈利弹性和市值提升空间,高估值可由日后业绩兑现来消化。与此同时,AI算力高潮和机构资金青睐为公司估值提供了情绪和资金面的催化。对于雪球中高阶投资者而言,应理性关注公司业绩落地与估值匹配,既要把握科技转型带来的机遇,也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总之,在光模块行业景气长虹与自身业绩高增的双轮驱动下,汇绿生态有望在复牌后向25元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