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晚间,弘业期货公告,因债务纠纷,其第三大股东江苏弘苏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弘苏实业”)所持3023万股(占总股本3%)将于7月30日起被司法强制减持。此次减持完成后,弘苏实业持股将骤降至仅剩454万股,近乎“清仓”离场。
根据公告,本次减持分为两部分执行: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裁定,因中航信托及上海港通一期投资合伙企业的债务追偿,弘苏实业需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被动减持股份。其中,1%股份(1007万股)将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出售,2%股份(2016万股)则以大宗交易处置,减持窗口期为7月30日至10月27日。
弘苏实业目前持有弘业期货3482万股,占比3.46%,已全部质押且处于司法冻结状态。此次减持源于两起合同纠纷:一是与中航信托的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转让争议,剩余未执行的245.44万股将被变卖;二是与港通一期的合同纠纷,涉及3236万股将被拍卖或变卖。值得注意的是,弘苏实业并非控股股东,减持后公司实际控制权不变,治理结构及经营不受影响。
尽管弘业期货强调减持计划与此前已披露的意向、承诺一致,但3%的股份集中释放或对市场形成短期抛压。以7月24日收盘价13.08元/股估算,减持市值近4亿元。不过,大宗交易安排或缓释对二级市场的直接冲击。
据6月12日公告,弘苏实业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被司法强制执行1007.78万股,已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被司法强制执行560万股,合计减少1567.78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5557%。
7月11日晚间,弘业期货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50万元至250万元,同比下降135.15%至119.53%;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500万元至280万元,同比下降146.54%至126.06%;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045元至0.0025元。
自2022年8月弘业期货在A股上市以来,公司及其员工共被江苏证监局处罚四次。其中,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被“点名”两次,原因是公司“未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