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与新易盛相比的差距与希望
先看看华工科技的情况。
华工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29亿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45%。每股收益0.91元。既突破了前三年中报净利润在6亿元上下徘徊的局面,也突破了前两年净利润一位数低速增长的局面。创出了2000年6月上市25年以来最好的中报业绩。
其中,与A I 紧密相连的光模块联接业务贡献最大,实现收入37.44亿元,同比增长124%。收入占比由30.67%提升至49.08%。 公司表示,随着下半年光模块新产能的形成,下半年光模块收入还将大幅提速。
毛利率10.87%,比上年同期7.81%提升3.06个百分点。
在技术方面,400G/800G光模块规模交付,首发1.6T LPO/LRO产品,布局3.2T CPO方案,准备明年形成一条3.2T的生产线。
5G-A/6G基站光模块保持领先,车载光模块技术开发加速。
光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8月20日正式投产。到2027年,可达到年产4000万只光模块产能。华工正源总经理胡长飞透露:“现在每天下线12万只光模块。”以此计算今年剩余时间的产能,加上原有产能,今年大约已经有年产2600万只左右的水平。
在光模块的销售上,以内销为主,相对产品价格偏低。
再看看新易盛的情况。
新易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4%;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每股收益3.97元。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超常规的指数级别的三位数增长。创出了2016年3月上市9年以来最好的中报业绩。
毛利率47.48%,比上年同期43.04%提升4.12个百分点。
在技术方面,可为AI和云数据中心客户可提供800G和1.6T光模块产品。其代表产品有:OSFP 1.6T、OSFP-XD 1.6T。
在产能上,上半年点对点光模块已经达到年产1520万只,比去年底提升460万只。上半年产量710万只,销量695万只。
在光模块的销售上,以外销为主,相对产品价格很高。上半年外销557万只,实现销售收入98.53亿元。平均单只光模块价格达到1768.86元。
华工科技与新易盛的比较。新易盛作为先行者,在高端光模块上占有明显优势,1.6T产品批量出货。外销的路径,实现了高利润回报。现在全国全球光模块领域处在顶端水平。华工科技作为后来者,正在加紧追赶。光模块1.6T产品技术瓶颈已经消除,正在向3.2T产品拓展。光模块的产能规模已经提升到全国全球顶端水平,超过中际旭创去年2088万只/年、新易盛去年1060万只/年和今年上半年1520万只/年的产能水平。从量变到质的角度思考,华工科技光模块内销价低的问题,会随着外销的拓展而逐步得到解决。
8月25日(星期一)。新易盛收296.12元,在4月8日中美关税战的下跌低位70.37元,95个交易日上涨320.80%。彰显了王者之霸气。华工科技收59.97元,在4月8日中美关税战的下跌低位33.83元,95个交易日上涨77.27%。虽然没有新易盛之娇,但也显示出了绩优股的风采和未来良好前景的展望。
近两年,有人说: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是AI的竞争。AI的竞争,将改变世界现有格局。无论是新易盛,还是华工科技,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都处在AI算力建设的利润蓝海之中。随着AI算力建设由美国和中国的引领,到全球发达国家的参与,再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参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阶段。
因此,AI算力建设不止步,光模块行业的高景气度不会改变,光模块企业的生态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由此可见,无论是新易盛,还是华工科技,未来前景都会十分光明。
祝投资者好运好梦!
(2025年8月26日周二8时28分。供参考!)
华工科技在光模块的技术和产能上的两大突破,将带动产品价格的突破,还将带动股价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