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逐渐披露,保险资金投资动向也浮出水面。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统计发现,以8月24日前披露2025年半年报的1600多家上市公司计算,2025年第二季度,保险资金新进入120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同时,有260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的险资股东进行了增持。
从保险资金新进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情况来看,化工、机械、电气设备、硬件设备等行业受到险资青睐,均有1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迎来保险资金作为新进股东。例如,云天化、东睦股份、中坚科技、晶盛机电、湘电股份等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均出现险资身影。
观察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新进名单是窥视保险资金投资动向的方式之一。此外,通过观察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保险资金的增持和减持情况,也可以一窥保险资金的投资偏好变化。
记者统计发现,2025年第二季度,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险资股东增持的有260多家,减持的有60多家。其中,化工、硬件设备、电气设备、医药生物、机械等行业均有20多家上市公司被险资股东增持。
从个股数据来看,华菱钢铁、中国电信、西部矿业、中煤能源、常熟银行、赣粤高速等上市公司均被险资股东增持。其中,华菱钢铁在今年第二季度被股东信泰人寿举牌。
展望未来,积极布局权益市场依旧是保险资金的共识。记者调研多家保险机构和保险资管机构后了解到,在监管部门引导大型国有险企30%新增保费入市和保险行业负债端保费收入持续增长的推动下,未来保险资金有充足的“弹药”会投入资本市场。
上海一家国有保险机构的高管告诉记者:“我们严格履行监管部门对30%新增保费入市的要求,今年以来公司对资本市场新增投资超200亿元。在此要求下,后续也会继续增加对资本市场的配置。”
实际上,在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长的背景下,保险资金持续加大对资本市场的配置力度。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7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5.31%;截至二季度末,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资产约3.07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2513亿元,增幅约为8.92%。
保费收入增长有望继续为保险资金入市供给充足“弹药”。据华创证券测算,预计2025年全年全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约6万亿元,对应下半年保费或有2.27万亿元增量,下半年保险资金增量入市资金或超3100亿元。
国金证券称:保险公司具备加仓股票的内在诉求,即“利率低位+资产荒”下固收配置收益率下降,以及未来分红险占比提升;同时监管部门鼓励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险资加仓股票的掣肘一定程度上放松。因此,险资将持续加仓股票,预计全年二级市场权益配置比例将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对应增量资金将达万亿元左右。
对于未来投资方向,接受记者调研的多家保险机构和保险资管机构表示,保险资金权益配置将坚守“哑铃”策略:一方面投资红利资产;另一方面投资成长性资产,并且会增加成长性资产的配置比例。
一家险资机构高管表示,未来新的配置方向会聚焦两大领域:一是高股息、高分红标的;二是顺周期、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等领域的成长标的。
不难看出,分红稳定、高股息率依旧是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参考指标。从股息率来看,Wind数据显示,除银行股以外,石油石化、家电、食品饮料、电信服务、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的股息率表现居前。
“今年以来分红险销售占比提升,分红险账户对于资产波动容忍性更高,我们的权益配置风险偏好也随之提升。在分红险账户下,我们会增加对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其中,成长性较强的资产会重点关注,因为其能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可以帮助分红险产品实现更高分红水平,有利于负债端产品销售。”上述高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