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内动力在 2024 年的年报显示营收 47.31 亿元,同比下降 10.97%,净利润亏损 12.17 亿元,虽然同比有所收窄,但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2025 年一季度的营收进一步下降至 15.01 亿元,净亏损 2460.23 万元,同比扩大 183.56%。这表明公司的财务压力依然巨大,尤其是连续亏损可能导致持续的 ST 状态甚至退市风险。
在业务方面,传统柴油机业务占比 83.75%,但受商用车市场疲软和国六排放标准实施的影响,销量下滑明显,市场份额从 18% 萎缩至 12%,毛利率降至 - 10.01%。不过,公司正在推进新能源转型,包括混动系统、氢燃料电池和智能农机等新兴业务。混动系统在 2024 年的市占率达到 40.3%,氢燃料电池获得昆明市 5000 万元补贴,并计划 2025 年底量产。智能农机如割胶机和 L4 级无人配送车也进入量产测试阶段,与中国邮政等合作开展测试。
行业政策方面,国家对新能源和智能驾驶的支持为云内动力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例如,昆明市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公司获得 200 张测试牌照,占总数的 97.6%,这有助于其无人配送车的商业化推进。此外,农业农村部的 “无人农场” 政策可能带动智能农机需求。
然而,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财务方面,资产负债率高达 85.82%,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低于健康水平,短期偿债压力大,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 12 个季度为负,依赖政府补贴和外部融资。法律风险方面,2025 年 1 月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若认定重大违法可能触发退市。此外,新兴业务如氢燃料电池和智能配送车的营收贡献仍不足 5%,技术转化和商业化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虽然云内动力在新能源和智能装备领域有一定的布局和政策支持,但传统业务的持续下滑、财务风险高企以及新兴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使得公司前景仍不明朗。
结论:从年内期限来看,上市公司当前价位基本反应了公司应有的估值,属于底部区域,不排除继续下行至2.6-2.8元区间展开震荡,届时应该是比较理想的建仓点。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