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7年前并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原子公司对分红决议的长期“不执行”,中嘉博创与对方最终闹上法庭。
7月22日晚间,中嘉博创(000889.SZ,股价3.56元,市值33.33亿元)公告称,公司当天收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朝阳法院”)出具的《保全事项告知书》,财产保全措施已经完成。此前,就与北京中天嘉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华信息”)的盈余分配纠纷,中嘉博创向朝阳区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诉讼财产保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起纠纷源于嘉华信息对公司分红决议的长期“不执行”。嘉华信息曾是中嘉博创全资子公司,但在2021年10月,中嘉博创认为嘉华信息完全失控,为降风险不再并表。
两次催讨分红未果,上市公司起诉至法院
公告显示,中嘉博创与嘉华信息的关联可追溯至2018年。当年9月5日,嘉华信息完成工商变更,中嘉博创成为其100%持股股东。2021年5月20日,中嘉博创依据嘉华信息公司章程作出的分红决议,嘉华信息未予执行;2023年1月31日,中嘉博创再次发送《关于要求嘉华信息支付以前年度分红款的通知》,明确要求其支付相关款项,但嘉华信息仍未履行支付义务。
多次沟通无果后,中嘉博创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其诉讼请求包括三项:一是判令嘉华信息支付3000万元利润分红;二是支付逾期付款利息(以3000万元为基数,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自2023年2月8日计算至实际付清之日);三是要求嘉华信息承担案件诉讼费、保全费等全部相关费用。
记者注意到,2025年2月28日,中嘉博创就收到了朝阳法院送达的《受理案件通知书》,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司在起诉嘉华信息的同时申请了诉讼财产保全。为便于案件财产保全措施的顺利执行,公司按规定履行信息暂缓披露程序,暂缓披露上述重大诉讼及财产保全事项。直至2025年7月22日,朝阳法院出具《保全事项告知书》,确认财产保全措施已完成,暂缓披露的原因消除,中嘉博创才正式对外公告此事。
对于这起重大诉讼对业绩的影响,中嘉博创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因本次诉讼尚未开庭审理,其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中嘉博创还披露了另一起尚未披露且未达到重大诉讼(仲裁)披露标准的小额诉讼、仲裁案件。原告任庆业因合同纠纷将中嘉博创控股子公司广东长实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涉案金额119.31万元,案件于2025年7月15日受理立案,目前处于“应诉”阶段。
7年前并购引发纠纷拉锯战
尽管在今年7月才披露重大诉讼,但中嘉博创与嘉华信息之间的纷争要从7年前的一场并购说起。
在2018年收购时,中嘉博创以14.8亿元的对价向交易对方刘英魁以及宁波保税区嘉语春华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语春华”)、宁波保税区嘉惠秋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惠秋实”)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嘉华信息100%股权。
彼时,作为交易对方的刘英魁、嘉语春华以及嘉惠秋实做出了业绩承诺,承诺2017年至2020年标的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2亿元、1.34亿元、1.67亿元、2.01亿元。
起初,嘉华信息在前几个财年基本能完成业绩承诺,但到了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当年实现净利润仅7969.66万元,完成率不足承诺数的40%。经核算,2017年至2020年,嘉华信息实现净利润为4.94亿元,与承诺实现的合计净利润6.04亿元相差1.1亿元,未完成业绩承诺,进而触发补偿条款。
然而,刘英魁方面并未依约补偿,反而在2021年7月1日就相关争议向北京仲裁委提起仲裁,并提交财产保全申请,法院随后裁定冻结了中嘉博创部分银行账户和旗下多家子公司股权。
与此同时,中嘉博创也陷入困境。因嘉华信息失控等问题,公司自2021年10月1日起无法将嘉华信息财务报表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这给公司业绩带来重创。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9.51亿元,同比减少24.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0.05亿元。
面对子公司失控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挪用问题,中嘉博创于2022年6月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报案,指控嘉华信息原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刘英魁、总经理陈枫涉嫌挪用公司资金。2022年6月8日,公安机关正式立案。
但在历经漫长的调查后,2024年8月,中嘉博创称收到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出具的《撤销案件决定书》,根据相关规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决定撤销此案。
值得注意的是,中嘉博创在这场并购纠纷的泥沼中已挣扎多年,案件的撤销与新诉讼的出现,让其未来发展依旧迷雾重重,投资者也在密切关注这家公司将如何在复杂的法律纠纷与市场环境中寻得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