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宋维东)中国证券报记者7月19日从吉电股份获悉,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已接连实现总降变电所成功受电、高纯绿氢成功制取、合格氮气稳定产出三大核心里程碑节点,项目已从建设期全面转入系统调试与试运行阶段。
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降变电所将外部电网稳定电能与项目自身风光发电产生的清洁能源高效汇集、转换和分配。它通过先进技术,将外部电网的220kV超高压电能与风光发电升压后的清洁能源在35kV母线上实现高效汇集,再精准变压至10kV,为后续制氢、化工等核心生产单元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其搭载的柔性控制系统更可实时监测负荷、动态调节功率,确保全流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此次其受电成功,标志着项目正式驶入系统联调联试快车道。
在电力保障基础上,项目迎来了标志性的突破——PEM电解制氢首套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装置启动后运行平稳,成功产出纯度稳定达到99.999%的氢气,每小时产能达9600立方米。该装置展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可在30%-100%负荷区间内高效运行,能够很好地契合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特点,验证了可再生能源直接制取绿氢的强适应能力。这套采用先进技术的装置,以纯水为原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制氢,相比传统碱性电解技术,响应更快、能耗更低。绿氢的成功制取,是整个项目实现“风光发电—绿电制氢—绿氢合成氨”全链条零碳化的核心一步,为规模化生产铺平了道路。
随着绿氢成功产出,项目空分装置迎来又一重大进展。随着最后一道阀门精准开启,流程全线贯通,含氧量小于5ppm的高纯液氮与气氮稳定产出。这套规模达每小时20500立方米的制氮系统,采用先进的三空压机联动、分子筛净化及双塔精馏带泵工艺,是合成氨与制氢装置不可或缺的“工业血脉”供给源。装置投产后,团队迅速实现工况精细调控和产品稳定外供。空分装置率先成功投产,打响了项目核心装置梯次投产“第一枪”,为后续环节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