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豁免到期,终止。”
台积电:“评估影响,全力确保运营。”
靴子还是落地了。2025年9月2日,美国政府正式通知台积电(TSM.US),其南京工厂的“经核实验证最终用户”(VEU)资格将被撤销,这意味着此前授予的、向中国出口特定美国技术的豁免将于2025年12月31日正式终止。这记重拳并非孤例,在此之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已遭遇了同样的限制。台积电方面迅速回应,称正评估具体影响,并采取措施确保运营的连续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产替代的“催化剂”?
美国的这一举动,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旨在进一步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有分析观点认为,此举将显著影响半导体板块及相关个股,但同时也可能成为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进程的强大“催化剂”。市场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半导体板块整体因“国产替代”的预期而上涨,尤其是国产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企业,股价应声走高,市场逻辑很直接——外部供应链受阻,国内厂商的机会就来了。
具体来看,这项政策变动可能带来连锁效应。首先,它可能迫使国内的科技企业加速转向本土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为国内企业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市场空间。其次,这种外部压力有望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进行一次全面的技术升级和生态重构。
全球供应链的“新常态”
尽管台积电南京工厂主要生产16/12纳米等成熟制程芯片,尚未触及最前沿技术,但豁免的撤销依然给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性蒙上了一层阴影。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代工的龙头,其南京工厂的变动将直接导致中国大陆部分芯片供应的紧张局面。而随着三星、SK海力士的豁免权同样被取消,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被进一步放大。
对于台积电自身而言,其股价已受到直接影响。公司方面虽然强调“全力确保南京工厂持续运营”,但并未透露具体的应对方案,市场猜测其可能寻求替代供应链或调整技术路线。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市场的目光自然会聚焦到一些具体的投资标的上来。除了半导体主线,一些业务关联或具备概念驱动的公司也受到了资金的特别关注。
紫江企业(600210.SH):这家公司表面主业是包装材料,客户名单里不乏可口可乐、统一、达能等饮料巨头,但市场近期真正看上的,是它子公司紫江新材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公司不仅在固态锂电池用铝塑膜等前沿技术上加大研发,还与苏州清陶新能源展开了合作。2025年上半年业绩相当亮眼,实现营业总收入52.48亿元,同比增长12.43%;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大增33.39%。受概念和业绩双重利好刺激,公司股价于9月1日涨停,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4亿元,融资客的买入占比高达24.20%。
万业企业(600641.SH):一家从房地产战略转型,决心聚焦半导体与新材料领域的公司。公司最新动作是设立万业元创(衢州)陶瓷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特种陶瓷、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等上游材料业务。虽然2025年中期房地产板块仍贡献了6.99亿元营收和4081万元归母净利润,但公司的重心已明显转移。值得注意的是,其股东三林万业于9月1日进行了一笔“解押后随即再押”的操作,累计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总数的94.62%,融资盘也相当活跃,9月1日融资买入额占当日买入总额的27.93%。
新世界(600628.SH):主营商业零售和房地产的老牌企业。9月1日股价盘中异动一度涨超9%,起因是一则关于其控股股东郑氏家族正考虑向上市公司注资的市场传闻。尽管公司当晚迅速发布澄清公告,表示除正在进行的贷款融资安排外,未收到任何注资方案,但市场的短期骚动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大股东潜在支持的强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