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文化”,000802.SZ)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944.2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275.21万元亏损扩大610.29%。“增收不增利”的矛盾暴露出公司项目依赖、成本控制及资产质量欠佳等多重隐忧。
2025年上半年,北京文化主投主控的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成为业绩核心变量。该片作为2023年现象级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续作,春节档上映后票房达12.38亿元,位列档期第三名,为其带来可观的票房及衍生收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文化电影板块收入同比实现1514.32%的增长。
记者注意到,北京文化目前仍高度依赖单一项目收益。除《封神第二部》外,其投资的《南京照相馆》于7月25日上映,《东极岛》计划于8月8日上映,《封神第三部》仍处于后期制作阶段,储备电影项目如《年会不能停2》《愤怒的老虎》等项目进度还处于前期开发或后期制作阶段。这种“押注式”的项目策略,使得公司业绩极易受单部影片表现波动影响。
北京文化在财报中坦言,2025年国内电影市场仍面临两大核心问题,首先是影片供给侧走弱,项目备案数及新开拍项目数量下滑;其次是票房产出分布极不均衡,单一影片、头部档期票房占比高,最终呈现出供给不足、票价上浮、单体独大的态势,行业整体下行压力较大。
成本激增也挤压了北京文化的利润空间。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成本同比激增25084.52%至3.57亿元,其中电影制作成本为3.1亿元,占比超80%。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影视行业制作成本持续攀升,特效、演员片酬及后期制作费用大幅增加。
而北京文化在项目预算管控上仍存在不足。例如,《封神第二部》影片前期高昂的制作成本,以及受同期竞争影片分流、口碑两极分化、档期依赖度等因素影响,使得利润空间承压明显。数据显示,该公司电影业务的毛利率为-172.42%,较上年同期下降252.52%。
此外,北京文化在其他业务板块表现方面,尚未形成较大的盈利能力。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文化电视剧网剧板块营业收入1975万元,同比增长3189.33%。但营业成本达1927万元,毛利率同比减少-97.57%;演艺演出板块营业收入2312万元,营业成本达2450万元,毛利率同比减少-5.96%。
财报中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数据是存货跌价准备。截至6月30日,北京文化存货账面价值为3951.71万元,较上年末减少80.37%,但存货跌价准备或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高达5.35亿元,计提比例达93.13%,暴露出公司库存项目可能存在严重估值虚高或积压风险。
此外,公司总资产较上年度末减少23.17%至20.44亿元,净资产缩水21.45%至8.52亿元,资产规模持续收缩。流动比率仅0.77,短期偿债能力承压。
截至报告期末,北京文化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29万户,较一季度末减少2.79%。前十大股东中,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15.60%的持股比例位居首位,青岛海发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85%,其余股东多为自然人。值得注意的是,新进前十股东闫华伟持股0.34%,而原股东王晨波退出前十。
就行业大环境而言,2025年春节档期的票房成绩创下档期纪录,引领1至2月市场爆发式增长后,3至6月严重遇冷,票房两极化明显。万达电影(002739.SZ)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在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唐探1900》等头部影片带动下,全国大盘票房292.31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增长91%,观影人次6.41亿,同比增长16.89%,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但第二季度电影市场明显回落,头部影片相对欠缺,4至6月全国票房仅48.42亿元,同比下降34.74%。
从A股影视行业整体表现来看,已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万达电影、横店影视(603103.SH)、金逸影视(002905.SZ)预计业绩将实现同向上升;博纳影业(001330.SZ)、中国电影(600977.SH)则预计出现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