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28日讯(研究员王蔚)随着部分上市券商披露2025 年半年报,券商资管业务的最新情况浮出水面。
截至发稿日,共有18家上市券商公布半年报,不同机构间的资产管理规模与经营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券商资管产品总体来说有四种,分别为单一资管计划、集合资管计划、专项资管计划和公募基金。其中,公募基金需要取得公募基金管理人资质,根据中基协披露数据,共有14家券商(含券商资管子公司)取得公募牌照。
财联社根据半年报不完全梳理发现,资管规模同比增加的有国元证券、西部证券等;同比降低的有山证资管、华西证券、浙商资管等。
业绩方面,资管业务利润同比降低的有东证融汇、锦龙股份、国元证券、国盛资管、华西证券、东兴证券;同比增加的有山证资管等。
2025年上半年,有多家机构出现资管规模与利润“倒挂”现象。例如,截至6月末,山证资管受托管理合计总规模 601.99亿元(含公募基金及 ABS),同比降低57.31亿元,降幅为9%,但是今年上半年其实现净利润为0.4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0.02亿元。
规模有增有减,部分券商逆势上扬
根据中基协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约12.09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总规模约5.52万亿元,同比下降4.8%,较2024年末增长1%。
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各家券商表现差异较大。截至2025年6月末,东证融汇作为东北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达 767.01 亿元,较 2024 年末增长 0.74%;国元证券的资产管理规模 248.29 亿元,较年初增长 10.96%,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规模 163.55 亿元,较年初增长 1.7%;单一资产管理规模 77.46 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 38.47%;专项资产管理规模 7.28 亿元,较年初增长 4%,各业务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单一资管计划规模扩张最快。
西部证券在渠道端发力成效显著,资产管理总规模395.1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 10.48%。公司管理36支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占比 16.57%;169 支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含大集合),规模占比 41.78%;32 支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占比 41.65%,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推动规模稳步提升。第一创业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为 663.25 亿元,较 2024 年末增加 126.87 亿元,增幅高达 23.65% ,旗下资管产品在定增与北交所战略配售项目上表现出色,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此外,部分券商资管规模出现下滑。山西证券旗下山证资管受托管理合计总规模 601.99 亿元(含公募基金及 ABS),同比降低 57.31 亿元,降幅为 9%,其中公募基金规模降低了 44.38 亿元,对整体规模产生较大影响。浙商证券全资子公司浙商资管存量资产管理规模 966.6 亿元,较年初虽有提升 1.42%,但相比去年同期的 1020.76 亿元,仍有所下降。
锦龙股份主要依托中山证券和东莞证券开展证券业务。财联社整理发现,其集合资管计划资金来源主要是集团自有资金,定向资管计划以机构客户为主。今年上半年末,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期末产品数量为8只,比去年同期减少1只,集合资管计划期末受托资金为110.94亿元,其中自有资金投资投入108.96亿元,占比98.21%,集合资管计划同比减少27.86亿元;定向资管计划期末产品数量为60只,比去年同期减少7只,期末受托资金为81.2亿元,较去年减少28.44亿元。
业绩分化显著,盈利与亏损并存
在经营业绩方面,券商资管更是冷暖自知。总体来看,已披露年报的券商资管中,业绩下滑的机构占比居多。东北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总收入 2.42 亿元,但营业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 22.34%;营业总支出 1.34 亿元,营业利润率 44.49%,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同期减少 2.31%。旗下全资子公司东证融汇净利润 0.4 亿元,净利润同比降低18.36% ,盈利能力受到市场环境冲击。
国元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 5495.45 万元,同比下降 28.32%(扣减资金成本);发生资产管理业务成本 3266.77 万元,同比增长 66.60%;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利润 2228.68 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60.94%。其中母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 4607.41 万元,同比下降 33.03%;发生资产管理业务成本 2238.18 万元,同比增长 98.37%;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利润 2369.23 万元,同比下降 58.81%。
上半年,国盛证券资管业务收入 914.45 万元,同比降低 31.38%。其中,国盛资管实现营业总收入 0.08 亿元、营业利润 - 0.06 亿元、净利润 - 0.06 亿元,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 46.92%、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均减少 0.07 亿元,主要因公司管理的资管产品业绩报酬同比减少、计提减值损失同比增加。 华林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79.39万元,上年同期为12,45.25万元,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5.44%,主要因本期产品规模同比下降,管理费收入减少。
2025年上半年,东兴证券资管业务营业收入为1.34亿元,营业利润为0.18亿元。2025年上半年,东兴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同比下降6.31%,在营业收入中占比5.94个百分点。
不过,也有部分券商资管实现业绩增长。山西证券旗下山证资管营业总收入 1.12 亿元,营业利润 0.65 亿元,净利润 0.49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 0.02 亿元,增长幅度为 4.25%,在规模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和业务策略调整,实现了利润增长。
第一创业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营业总收入为 6.24 亿元,同比增加 9.55%。长城证券旗下今年4月新开业的长城资管营业总收入为 0.34 亿元,同比增加 13.6%,主要系公司积极布局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推动了收入增长。东吴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 2.15 亿元,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 7.06%,通过拓展募集渠道、完善产品线等举措,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 9.72%。
未来券商资管发展走向如何?
展望未来,某知名研究机构表示,券商资管积极争取公募基金业务牌照,等待牌照窗口期开放。已获取公募基金业务资质的机构拓展差异化产品布局和业务领域,增强自身投研能力和科技赋能,强调对于集团整体协同的贡献。
一是找准自身业务定位。在公募基金业务领域,公募基金公司在产品布局、投研机制、渠道维护上已相对成熟,券商资管公司作为行业后续进入者,业务领域上需要与市场存量机构形成差异化特色。
二是强化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投研水平。2025年券商的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进入收官阶段,未来随着产品转型逐步完成,产品管理更加考验券商资管机构在交易、投资、风控、运营等多方面的能力协调。
三是渠道转型向私募与公募并重,券商资管积极融入集团整体战略、科技发展,在此过程中协同发展中突出特色产品,扩大公募业务渠道。
在具体的产品布局上,未来券商资管会如何选择?根据财联社此前报道,证监会最新修订实施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中,增设权益类资管产品管理规模等专项指标,从“收入规模”与“权益投资比例”两个维度进行考核,同样采用“孰高加分”原则,既认可资管业务的整体实力,也鼓励券商提升权益类资管产品的占比。这一指标的设置,既兼顾了头部券商资管业务的规模优势,也为中小券商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