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迭代与场景革新的浪潮中,一块屏幕还能迸发多少的可能性?近期,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他深入解读了这家全球显示产业龙头的战略布局、技术突破与未来规划。
从“屏之物联”的顶层设计到具体业务的产业化实践,从内生式创新到全球化布局,陈炎顺的分享勾勒出京东方在显示产业的突围路径。他表示:“京东方的三大核心竞争力分别是半导体显示技术、玻璃基加工能力、大规模集成智能制造能力,我们要围绕它们进行拓展,让屏幕深度赋能千行万业。”
多元场景重构屏幕市场
踏入京东方的产品展区,仿佛置身于“屏的宇宙”。曲面车载柔性显示、AI柔音屏、手势切换防窥显示等创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展示着屏幕技术的无限可能。
一块屏幕的未来,究竟藏着多少想象力?这是整个显示行业需要回答的问题。
从产业演进趋势来看,显示产业正进入再平衡时期。一方面,供给端正在进入存量时代,需求端库存实现加速去化;另一方面,显示行业格局实现重塑,从过去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竞争,逐渐转向高盈利、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竞争。
作为显示面板龙头的京东方如何应对?2021年,京东方给出了“屏之物联”的战略方案。
“京东方的核心是三大优势力量——半导体显示技术、大规模集成智能制造能力、玻璃基加工能力,这是我们的基础。”陈炎顺表示,公司要把握“屏”无处不在的增长机遇,通过给屏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植入更多场景,不断拓宽显示的边界,让屏赋能千行万业。
作为占据半导体显示面板全球份额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京东方的业务布局始终锚定行业前沿,引领显示技术的迭代方向。
在陈炎顺看来,LCD仍是中长期显示行业主流技术,其需求结构不断优化,TV大尺寸化趋势显著,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产品赋予其旺盛的市场生命力。OLED在高端细分市场持续突破,其中折叠屏出货占比提升,在IT、车载等中尺寸市场机遇渐增。
“公司的LCD业务未来十年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OLED业务还在快速发展。”陈炎顺表示,以Mini/MicroLED为代表的新兴显示技术将为行业注入创新活力,该领域业务也成为公司布局的高潜力航道之一。
“第N曲线”共塑增长空间
“第N曲线”是公司围绕这一战略的行动论。当前,京东方围绕三大核心优势,重点在玻璃基创新业务、钙钛矿光伏器件等新的增长曲线领域进行布局,全力塑造业务增长新赛道。
目前,公司玻璃基封装业务已布局试验线,成立了玻璃基先进封装项目组,实现样机产出。钙钛矿领域,公司已建成手套箱、实验线和全行业第一条最大的中试线,并成功产出行业首片2.4×1.2m中试线样品,标志着钙钛矿产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推进“屏之物联”及培育“第N曲线”的进程中,资本运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京东方围绕资本运作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其一,公司通过并购中电熊猫2条产线、投资咸阳彩虹1条产线,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其二,公司通过并购或孵化,推动创新业务独立上市,其中京东方精电定位车载显示领域、华灿光电聚焦MLED产业链、能源科技深耕能源物联网;其三,公司通过回购部分产线少数股权提升股东权益,有效强化了公司对核心资产的掌控力。
京东方的海外拓展同样对业务产生助力。目前,公司出海布局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业务网络,拥有美国、日本等6个区域营销平台,子公司及服务网络覆盖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依托全球化业务布局,为不同市场提供个性化方案,北美市场突破手机、平板电脑、电竞等领域,欧洲市场整机与数字标牌业务也不断取得突破。
陈炎顺介绍,为提升服务效率,京东方推进制造前置,在墨西哥、越南设立生产基地。今年6月,越南智慧终端二期项目实现量产。
内生式发展锚定长期价值
“创新是京东方的生命线。”陈炎顺表示,京东方每年坚持将营收的7%左右投入到研发中。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自主专利申请已超10万件。
作为全球显示产业的创新标杆,京东方始终以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陈炎顺表示,公司的创新不仅限于单一产品,而是覆盖技术、材料、工艺、场景的全链条突破。
一方面,京东方持续推出创新技术和产品。例如,最新研发的AMQLED量子点发光显示产品,将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亮度和色彩表现,使显示画面更加逼真、生动;另一方面,京东方还不断探索新的显示材料和制造工艺,如低功耗画质提升技术、3D显示、微显示等,这些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显示技术的升级与变革。
京东方资本战略的重心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股东价值创造的新阶段。公司在今年推出了历史上首个全面涵盖分红、回购的股东回报规划。公司承诺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的35%、每年用于回购并注销的资金总额不低于15亿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中期分红。年初至今,公司已完成价值约10亿元的库存股注销,并完成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分配金额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35%。
“我们期望通过连续、稳定、可预期的机制回报投资者。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切实的举措提升公司长期投资价值,与投资者共享企业成长果实。”陈炎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