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连续涨停的火热行情,一边是净利润暴跌的冰冷现实,长春高新这只东北生物医药“老牌龙头”正上演着一出精彩的资本大戏。
2025年9月2日,长春高新(000661.SZ)股价强势涨停,收盘报124.71元,这是其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涨停。市场热情被其鼻喷流感疫苗获批的消息点燃,单日成交金额高达27.34亿元,换手率5.53%。
然而,就在几天前发布的半年报却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42.85%,营收同比下滑0.54%。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表现,让投资者既兴奋又困惑。
______
01 财务表现,增长神话破灭?
长春高新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描绘了一幅矛盾的画面:表面平稳,内里暗流涌动。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6.03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54%。但归母净利润仅9.8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2.85%。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状况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正在承受巨大压力。
细分业务板块表现更是喜忧参半。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4.69亿元,同比增长6.17%,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37.35%。
百克生物业绩惨淡,实现收入2.85亿元,同比降低53.93%,并陷入亏损境地,净利润为-0.74亿元。
费用飙升是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2025年上半年,长春高新研发投入达13.35亿元,同比增加17.3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20.21%。
02 业务构成,四大子公司命运各异
长春高新的业务结构犹如一艘配备了不同引擎的航母,每个引擎的运转状态截然不同。
金赛药业是公司的“心脏部门”,贡献了超过87%的营收。作为生长激素领域的霸主,其市场份额超过70%。但即便这样的领先地位,也难以抵挡净利润下滑37.35%的残酷现实。
百克生物曾是公司增长的“希望之星”,但现在却成为业绩的“拖油瓶”。受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接种意愿下降的影响,其带状疱疹疫苗销售大幅减少。
华康药业表现平稳,实现收入3.78亿元,同比降低3.40%,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4.12%。高新地产实现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0.76%,但净利润同比降低70.34%。
03 战略转型,研发投入的赌局
面对业绩压力,长春高新将未来押注在研发创新上,这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局。
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3.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3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20.21%。其中,研发费用1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22%。
这些投入已经开始见到成效。伏欣奇拜单抗(粉剂)已获批上市,伏欣奇拜单抗(水剂)、亮丙瑞林注射乳剂等产品上市申请也相继获得受理。
金赛药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公司基于在妇儿领域的优势地位,正强化内分泌代谢和妇儿领域的产品布局,并前瞻性布局肿瘤、免疫及呼吸、皮肤、肾脏、眼科和神经疾病等多个高需求领域。
04 股价走势,技术面的极端超买
在市场情绪的推动下,长春高新股价近期表现强势,但技术指标显示已进入极端超买区间。
自8月26日低点104.65元启动反弹,到9月2日收盘价124.71元,短期涨幅显著。成交量激增至273.42万手,较前期均值增长200%,突破前期102-105元震荡区间。
关键技术指标发出超买信号:KDJ-J值高达110.29(超过100极端超买线)、RSI(6日)83.89(远超70超买线)。这种极端超买状态难以长期维持,短期回调需求强烈。
支撑位与压力位方面,短期支撑在118.00元(5日均线)和115.45元(布林带上轨),压力位在130.00元(整数关口+历史套牢盘)和135.00元(2024年高点)。
05 投资建议,短期狂欢与长期价值的平衡
面对长春高新当前的市场表现,投资者需要平衡短期风险与长期机会,采取理性策略。
短期来看(1个月内),技术面超买严重,回调概率较高。持仓者应考虑在股价站稳130元时暂持,跌破115元且缩量时减仓30%-50%锁定收益。观望者严禁追高,可等待回调至105-110元区间企稳后分批建仓。
中长期来看(6-12个月),公司投资价值核心在于“新产品的商业化兑现能力”与“生长激素需求复苏节奏”。关键需要跟踪三个指标:Q3鼻喷疫苗销售数据(需实现月销50万剂以上)、长效FSH获批进度(若年内未获批需下调盈利预期)、生长激素增速(目标Q4同比转正)。
风险方面,需警惕技术面跌破100元关键支撑形成“假突破”的风险,以及鼻喷疫苗销售不及预期、FSH获批延期、生长激素需求持续疲软等基本面风险。
______
两个月前,长春高新股价还在87元附近挣扎,如今已然突破124元。资金永远提前嗅到变化的气息:鼻喷流感疫苗打破传统注射给药方式限制,长效FSH水剂可能切入50亿元规模的生殖健康市场。
然而,医药行业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长春高新上半年净利润下降42.85%的现实,提醒我们疫苗红利与业绩压力之间的平衡术并不容易掌握。
东北老牌龙头正试图穿越周期,但只有等到新产品真正兑现业绩,才能证明这不是又是一场概念炒作。#炒股日记# #强势机会# #周度策略# #实盘记录# #投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