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29日讯(记者卢阿峰)今日晚间,长春高新(000661.SZ)发布半年报,曾经的“东北药茅”似乎无力阻止其净利的持续下滑。作为公司“聚宝盆”的生长激素业务也正遭遇双重挑战,不仅在集采影响下承受价格下行压力,多年来的市场优势地位还将面临新入局者的冲击。
据长春高新今晚发布的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微降0.54%;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2.85%。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从2024年的20.11%降至14.11%,业绩承压态势显著。
从细分业务看,作为公司核心的金赛药业在上半年实现收入54.69亿元,同比增长6.17%,但其归母净利润为11.08亿元,同比下滑37.35%。
销售和管理费用端的大幅攀升或成为侵蚀利润的重要因素。报告期内销售费用达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管理费用7.24亿元,同比增长31.26%。长春高新解释称,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同步上升,主要用于新产品推广、合规化销售队伍建设与高端人才引进。
在新品与管线层面,长春高新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13.35亿元,同比增长17.3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20.21%,其中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长春高新强调,这部分资金主要投向金赛药业推进的一批创新分子与制剂工艺优化。公司自主研发的IL-1β单抗“金蓓欣”(伏欣奇拜单抗)已于6月30日获批上市,成为公司创新转化的近期实证;另有伏欣奇拜单抗(水剂)与亮丙瑞林注射乳剂等在受理/审批序列中。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长春高新核心利润来源的生长激素业务持续受到多重因素冲击,长期贡献长春高新大部分营收的子公司金赛药业,其主力产品生长激素在集采政策影响下价格大幅下滑,此前浙江、广东等多地集采将长效水针剂价格从约1000元/支降至300元/支,降幅高达70%。
尽管长春高新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将生长激素长效剂型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32%提升至2025Q1的35%,但仍难抵行业性降价压力。
市场竞争加剧更令长春高新的“聚宝盆”蒙上阴影,随着生长激素赛道利润空间吸引,多家企业加速布局长效制剂领域加速入局,或直接冲击金赛药业在国内生长激素方面的传统优势地位。
其中特宝生物(688278.SH)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益佩生”于2025年5月29日正式获批上市,打破长春高新金赛药业长期的长效生长激素垄断格局;国际巨头诺和诺德的帕西生长素注射液于2024年9月在国内提交上市申请,该产品在全球Ⅲ期试验中展现出与每日注射制剂相当的11.2厘米/年的年化生长速率;天境生物的伊坦长效生长激素也已于2025年3月完成上市申请提交,进入行政审批序列。
另外,近年来国内疫苗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发,这对长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的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报告期内收入2.85亿元,同比下降约53.93%,并出现亏损态势。
长春高新在财报中也坦言:“受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受种者疫苗接种意愿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带状疱疹疫苗销售、使用数量大幅减少,销售收入承压,对百克生物整体营业收入、净利润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