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金科(SZ000656)$ # 一、**背景:金科重整中的资产分割框架**
在重整计划中,金科将大部分子公司股权(对应**存量土地储备1.30亿㎡、待开发面积1637.58万㎡**)注入破产服务信托(剥离包),用于偿债;同时保留核心运营能力,转型为轻资产“不动产综合运营商”(保留包)。
冯仑强调的“风险隔离墙”,正是要求在法律、财务、运营层面严格切割这两类资产,防止风险交叉传染。
---
### 二、**风险隔离墙的实质内涵**
1. **债务防火墙**
- **目的**:避免剥离资产(信托计划)的债务纠纷、诉讼(截至2025年诉讼额达**157.38亿元**)波及保留的核心业务。
- **操作**:通过信托独立运营、资产隔离机制,确保债权人仅能追索信托资产,而保留包资产(如代建、运营业务)不受历史债务拖累。
2. **经营安全区**
保留包聚焦“开发服务+运营管理”等轻资产板块,需完全独立于剥离包的复杂产权关系。例如,金科2025年代建业务新签**570万㎡**(全国第七),若受土地资产查封牵连,转型将夭折。隔离墙为此类新业务提供“无菌环境”。
3. **法律权责明晰化**
冯仑曾比喻“财产安全是企业家内衣”,强调产权界定是经营底线。隔离墙通过司法重整程序,在法律上切割资产归属,消除权责模糊地带,避免未来股东、债权人、管理层的利益冲突。
---
### 三、**为何是“原则性问题”?——冯仑的经营哲学投射**
1. **风险控制高于规模扩张**
冯仑多次指出,企业死亡主因是“复杂”:复杂政商关系、复杂股权、复杂业务线。金科剥离包(涉及**8400家债权人、1470亿债务**)是典型高风险复杂资产,必须隔离以保生存。
2. **“简单专注”的转型基础**
保留包需符合“低风险创业”逻辑:聚焦轻资产运营,依赖经营性现金流(如代建收入),而非融资性杠杆。隔离墙确保新业务不被旧模式反噬,呼应冯仑推崇的“少做事、多赚钱”案例(如北京某房企靠两栋楼收租20年)。
3. **重构市场信任的关键**
重整后金科仍面临**500亿短期债务**,市场信心脆弱。严格的隔离措施可向投资人传递“风险可控”信号,避免股价波动与融资受阻。
---
### 四、**对金科重整的战略价值**
1. **保障债权人利益**
信托资产独立处置(如土地变现)是偿债核心来源,隔离墙确保资产不被挪用或贬值,提升清偿率。
2. **赋能轻资产转型**
保留包得以聚焦代建、运营等高毛利业务,2025年目标代建收入占比超30%,隔离是其现金流稳定的前提。
3. **规避二次破产风险**
若未隔离,保留包可能因剥离包连带责任(如担保债务)再度陷入危机,导致重整失败。
---
### 五、**行业启示:房企重整的范式升级**
冯仑的呼吁实质是将“隔离墙”从技术操作升维至治理原则,为行业提供范本:
- **司法重整层面**:要求法院强制监督资产分割,避免程序漏洞(参考金科由法院与管理人双重监管)。
- **投资人层面**:产业投资人(如冯仑领衔的品器联合体)需以隔离为前提设计赋能方案,防止资源错配。
- **政策层面**:为“保交楼”与“化债”并行的房企提供风险解构模板,平衡社会稳定与企业再生。
---
### 结语:冯仑讲话是重整智慧的浓缩
隔离墙不仅是风控工具,更是战略分水岭——它将金科的“过去”(高杠杆积弊)与“未来”(轻资产新生)彻底区隔,践行了冯仑“简单能持久”的商业哲学。若执行到位,金科有望成为中国房企“由重转轻”的首个成功案例;反之,则可能沦为复杂系统风险的又一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