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31 12:12:28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北京
小董占位,格力受累。
小董一退,格力就废。
小董一走,格力就抖。
小董一横,格力就硬?!
发表于 2025-08-31 07:03:26 发布于 辽宁

格力电器:输惨了!27万散户抛弃董明珠


2025-8-3019:33北京


周五,格力电器股价暴跌。家电三巨头上半年成绩单令人唏嘘:

美的集团:2523亿元营收与25%净利润增速,表现优秀,可开香槟;

海尔智家:1564.9亿元营收和15.6%的利润增长,证明全球化的成功。

而格力电器973.25亿元的营收,不仅不足美的的四成,更同比微降 2.46%,成为三巨头中唯一掉队的选手。

最刺痛市场的是,格力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0.07%,并罕见宣布中期不分红。

强势的董明珠,盛传“走的路不长草”,但是,这个夏天,格力电器走的路充满凉意。美的海尔,根本不走你走过的路。

从“家电一哥”到“家电老三”,我行我素的董小姐有没有责任?

市场已经给出了条案:格力电器持股投资者由2023年的66万,剧减至39万,也就是说有27万散户用脚投票,抛弃了格力电器,或者是抛弃了董明珠。

1/董小姐是一把双刃剑

董明珠的名字与格力的品牌早已形成奇妙的共生关系,甚至有人说董明珠就是格力电器,格力电器就是董明珠。事实上更微妙:董明珠的流量大大高于格力电器。

董小姐自己也这样认为,也这样做:从成龙代言换成自己亲自出马,到把自拍照设为格力手机开机画面,再到将全国专卖店更名为 "董明珠健康家",这位 71岁的铁娘子用个人IP为企业引流的操作,在营销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还有王自如孟羽童进出格力电器,以及与董明珠的“恩怨情仇”,为互联网提供了泼天的流量。

今年5月那场与前员工孟羽童的 "世纪和解" 直播,半小时就冲上抖音家电带货榜第一,证明其流量号召力仍在。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当企业家成为品牌唯一的图腾,个人言行就成了企业最脆弱的软肋,尤其是已高达71岁高龄的董明珠,不可避免会陷入争议。

今年4月的 "海归间谍论" 风波至今余波未平。在股东大会上那句"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的惊人言论,不仅引来山西省海归商会的严正抗议,更让格力陷入"封闭排外"的舆论漩涡,而事实上,不管是高校还是高科技企业,都是想方设法引进海外高端人才。

红网尖锐指出,这种言论 "挑战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流动的共识",而北京商报更直言其 "用人观念落后"。对比之下,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同期在访谈中那句 "我是美的发展史上的过客" 的谦逊表态,形成了鲜明的管理哲学对照。

董明珠的集权管理风格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她曾直言 "如果我现在退休了,这个品牌就没了",这种将个人与企业深度捆绑的自信,造就了格力高度统一的战略执行力。

但,这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组织活力的衰减。当方洪波宣称"美的高度分权,没人找我汇报工作" 时,格力的中层们还在等待董事长对具体型号空调定价的拍板。

这种管理模式在增量时代尚能高效推进,但在需要灵活应变的存量竞争中,就显得步履蹒跚。

2/空调大王转型太难

空调第一,证明了格力的实力,随着地产时代的远去,格力也面临转型困局。

看格力的业务构成,78%的营收来自暖通空调业务的数字格外刺眼。这个被董明珠视为 "核心科技" 的基本盘,在2025年上半年遭遇了行业寒流 —— 国内空调零售量同比下滑3.2%,中央空调内销额更是暴跌10.1%。

当房地产市场调整传导至下游家电,格力的 "空调依赖症" 比任何时候都更危险。

董明珠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但是尾大不掉。早在2012年刚接任董事长时,她就提出"五年再造一个格力" 的目标,计划将空调业务占比降至50%以下。

十三年过去,这个数字不仅没降反升,储能、智能装备等新兴业务合计营收占比仍微乎其微,其中储能业务收入35亿元的成绩,与美的机器人业务12%的营收贡献相比相形见绌。

更值得警惕的是,格力研发投入占比已连续三年下滑至3.2%,不仅低于美的的 5.1%和海尔的4.7%,与其 "掌握核心科技" 的口号形成反差。

家电行业的竞争早已不是单一产品的较量,而是生态系统的比拼。美的用 "智能家居+机器人+楼宇科技" 的三驾马车构建了抗风险矩阵,海尔靠卡萨帝在高端市场筑起护城河,而格力仍在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焦虑。

董明珠寄予厚望的 "董明珠健康家" 门店计划,试图通过场景化体验重构零售价值链,但截至中报披露时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其"颠覆性升级"的预期相去甚远。

一步慢,步步慢。想当年,其他家电巨头开多元化之时,董明珠号称专注做空调,其他人主动拥抱电商时,董明珠还要坚守专卖店。

当发现世界已经变化,再追赶同行,已经没有先发优势

3/功过董明珠

不可否认,格力电器的崛起,董明珠居功至伟,格力电器的今天,董明珠也有责任。

家电三巨头格局变化,恰恰是领导力风格差异的体现。

方洪波将美的打造成 "高度分权" 的有机体,自己甘当 "4×100 米接力中的一棒";海尔智家CEO周云杰则通过本土化工厂将空调海外本地化率提升至 75%。

而董明珠的 "个人权威型" 领导,在推动效率的同时也抑制了组织创新。格力形成了以董明珠为核心的 “一言堂” 决策机制,董事会缺乏制衡,导致资源错配。

这种反差在人才战略上尤为明显 —— 当美的、海尔通过全球化人才布局加速技术迭代时,格力的 "拒绝海归" 政策无疑关上了一扇重要的智慧之门。

董明珠的困境本质上是传统制造企业转型的缩影。她坚持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空调节能AI芯片,能效提升15.8%的技术突破,展现了制造业者的硬核实力;但在用户思维主导的时代,年轻消费者更关注海尔 "小红花" 套系的场景体验,而非单纯的压缩机参数。当董明珠在直播间为自家空调性能辩护时,或许没意识到:家电行业的竞争维度早已从 "技术参数" 转向 "生活方式",从 "产品销售" 转向 "生态服务"。

格力电器的中报,确确实实败给了美的和海尔,承认事实不意味认输,投资者更愿意看到一个重新出发的格力电器。

中报数字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叩问:当制造业的"铁娘子"遇上数字化浪潮,当个人IP的光芒盖过组织能力,当战略执念撞上市场变化,企业该如何转身?

董明珠曾说 "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份初心值得敬畏。但在美的、海尔已驶入全球化深海的今天,格力需要的或许不是更锋利的"铁腕",而是更柔软的"生态思维"。毕竟,能真正打动用户的,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参数,而是温暖的生活体验——这或许正是董明珠和格力最需要补上的一课。

撰写/强国财经的强总

编辑/张博 李墨 排版/陈雨 校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