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股市场中,“股价提前预期你的预期”是一条贯穿始终的核心逻辑。
股价的波动往往不单纯跟随当下的业绩数据,更会提前消化市场对未来的预判,这种预期的提前兑现,常常让看似不合理的估值现象变得有据可依。
格力电器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正是这一逻辑的典型印证。
截至8月29日,格力电器年内涨幅仅为0.35%,不仅大幅落后于A股全市场平均34.69%的中位数涨幅,与各大指数的表现相比也存在显著差距。
从基本面指标来看,当前格力电器市盈率低至7.35倍,处于近十年9.59分位的极低水平,股息率7.04则维持在较高区间,这样的估值组合本应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但股价却始终难以突破,迟迟未能迎来像样的上涨行情。
究其原因,市场对其半年报业绩增速放缓的预期提前透支,或许是关键所在。
市场对业绩的预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历史表现与未来判断的综合考量。
回顾前几年,格力电器曾面临业绩的持续承压:2019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9.27%,2020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达72.53%、40.53%、12.32%,即便在这样的业绩背景下,公司股价仍一度攀升至70.56元(除权价)的历史高位,当年最低价(除权价)也维持在48.40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格力电器净利润为221亿元,而今年公司净利润预计可达320亿元以上,业绩规模较2020年显著提升,但当前股价仅为42.60元,低于2020年的最低股价水平。再结合市净率指标来看,1.76倍的市净率处于近十年4.12分位,同样处于历史低位,从数据对比可见,当前格力电器股价已具备较强的安全边际,向下调整空间十分有限。
有趣的是,当前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一千多只个股业绩亏损,两千多只个股业绩同比下降,但其中不少标的股价却不断创下新高。
这种“业绩与股价背离”的现象,本质上也是市场提前预期的结果——部分个股虽短期业绩不佳,但市场看好其未来行业前景或业务转型潜力,提前将成长预期反映在股价中。
与之相对,格力电器股价的滞涨,正是市场提前消化“中报增速放缓”预期的体现,即便披露的中报业绩完全匹配其当前估值与高股息水平,也难以立即扭转此前已形成的预期惯性。
从投资逻辑的角度出发,将格力电器与其他标的进行对比,更能清晰看到其投资价值。
以本人的重仓位某银行股为例,其近年净利润从900多亿元降至700多亿元,业绩出现明显下滑,但股价仍从低位实现翻倍(前复权)。
若以此为参照,格力电器作为空调行业龙头,股息率比银行股高出60%,却仅享受着与银行股相近的市盈率。
从这个维度看,以银行股的估值持有具备行业龙头地位的格力电器股权,同时获取更高的股息回报,本身已具备较高的投资性价比,不应再对其短期股价表现过度苛责。
在市场波动中,投资者更需保持理性与平常心。
对于格力电器这类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股息率具备吸引力且业绩基本面稳健的标的,短期股价涨跌更多受市场情绪与预期博弈的影响,而非基本面的真实反映。
与其纠结于短期股价的起伏,不如回归投资本质,以“持股收息”的心态面对市场波动,在业绩与估值的匹配中寻找长期价值,方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把握确定性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提到的个股,不做买卖推荐,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