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何雅玲等11位行业权威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两项科技成果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效果优异,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国际首创转缸容积式制冷剂泵助力节能技术革新
当前,随着模型规模扩大和迭代速度加快,训练算力持续增长。被称作“电老虎”的数据中心,大量服务器昼夜高速运转,带来巨大电力消耗。
相关机构预测,2024年至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将达20%左右,远超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其中,空调系统耗电占数据中心总能耗40%,节能技术革新迫在眉睫。
在这种背景下,氟泵空调因其无需压缩气态冷媒的特点,在节能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机房空调节能技术发展趋势。格力电器首创的转缸容积式制冷剂泵,实现扬程范围较现有技术拓宽2倍,效率提升1至5倍,解决了传统制冷剂泵效率低、工况适应性差的技术难题。
据介绍,该技术将氟泵制冷模式的运行环温从5℃成功拓宽至20℃。以北京为例,高效氟泵制冷模式全年运行时长占比,从原本的40%大幅提升至66%;在广州,该技术使原本无法采用的高效氟泵制冷,突破至可在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运行。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会长李江表示,压缩机和泵一度是我们需要“跟跑”的领域,而格力的转缸式制冷剂泵,实现了由“跟跑”到“领跑”的突破。
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攻克行业难题
国际制冷学会相关报告指出,制冷耗电量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0%左右,且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压缩机作为制冷空调的“心脏”,其耗电量在设备能耗中占比达到80%左右,是节能减碳的主要对象。
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多适应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及空调器,攻克了压缩机宽频能效低、高频可靠性差的行业难题,实现了1Hz~200Hz超宽频率运行,远超行业常规的15Hz-120Hz范围。
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压缩机全频段提效5%,空调季节能效提升10%,低温制热量提升15%,真正实现用户体验与节能效果的兼顾。即使在-15℃低温环境中,其制热量仍不衰减。产品的能效与低温制热量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了使用体验和节能效果。
截至目前,格力电器已累计拥有50项“国际领先”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为格力自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更以‘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制冷空调行业的技术迭代。”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