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玉米油第一股”西王食品(000639.SZ)发布2025年半年报,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1.18亿元,同比下滑15.82%;实现归母净利润-1857.03万元,同比下滑145.68%;扣非净利润下滑138.77%至-2045.34万元。
对此,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营业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以利润为导向,从而减少了低毛利产品的销售,以及体重管理品类竞争态势变化影响。
西王食品是西王集团旗下子公司,早期为金龙鱼、鲁花等行业龙头代工生产食用油。
2011年,西王食品进入玉米油细分赛道,成为国内“玉米油第一股”;2016年,西王食品收购加拿大北美地区知名运动营养与体重管理健康食品Kerr公司(现为“Iovate”),并将营养补给品作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近年来,受原材料价格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西王食品两大主营业务——植物油、营养补给品的营收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陷入增长乏力的窘境。
二级市场方面,截至8月27日收盘,西王食品报收3.21元/股,降幅3.60%,总市值约35亿元。
玉米油扩产项目进度缓慢
2025年上半年,西王食品植物油业务实现营收9.42亿元,同比下滑11.84%;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5.51%。
8月27日,西王食品证券部工作人员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所致。
经时代周报梳理,近五年以来,西王食品植物油的营收从2022年开始下滑,连续3年呈下滑趋势。2022年-2024年,其植物油分别实现营收28.53亿元、23.85亿元、22.53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9.56%、16.41%、5.55%。
8月27日,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提高毛利率离不开“提价、降本、调结构”,植物油业务可押注小包装、有机、地域特色油种,用场景溢价对冲原料波动。
另外,他指出“植物油赛道中粮、益海、鲁花三足鼎立,渠道纵深+品牌心智很难撼动。西王食品是玉米油细分第一,但增量天花板已现,只能打‘健康升级’侧翼战。”
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针对经典、鲜胚、好鲜生玉米胚芽油,低芥酸菜籽油等系列产品进行卖点升级。渠道方面,在抖音、拼多多等平台整合拥有成熟的运营经验及平台资源的客户,上市大豆油、调和油及福禄花玉米油等流量型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植物油业绩连续承压的情况下,西王食品还有一项“扩建60万吨玉米油项目”至今仍未完工。
据2025半年报最新披露的进度,该项目仅完成了23.05%。对此,西王食品解释称“受经济环境影响,未能达到预期进度”。
据了解,该项目从2020年开始动工,总投资14.92亿元,分二期建设,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时间为 2022 年。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扩产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同时符合公司“做大粮油”的发展战略。项目建成达产后,在原有小包装玉米胚芽油生产能力30 万吨基础上,达到年产小包装玉米胚芽油60万吨规模。
不过,从公司目前的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来看,若想继续投建该项目,对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是不小的挑战。
瞄准“肽类”产品
营养补给品作为西王食品的“第二增长曲线”,主要品牌包括MuscleTech、SixStar、Hydroxycut、PurelyInspired 等,覆盖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等相关产品。
尽管今年上半年营养补给品的营收规模已经超过西王食品的植物油业务,但其营收情况并不乐观。2025半年报显示,营养补给品的收入同比下滑21.65%至9.50亿元。
事实上,其营收规模已经在2023年、2024年连续2年下滑,2024年实现营收22.48亿元,同比下降9.98%,销量下滑24.56%至2375.28万件。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8月27日对时代周报表示,从财务结构角度看,营养补给品当前营收已超过植物油业务,若其持续萎缩,将直接拖累公司整体收入规模,并因固定成本摊销压力增大而导致单位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在当前归母净利润已转为亏损的背景下,第二曲线的失速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担忧,影响估值逻辑。
营养补给品的业绩疲态也直接反应在西王食品的海外市场上。从2024年到今年上半年,其海外市场的营收均出现下滑,2025半年报显示,西王食品在海外市场的收入为9.02亿元,同比下滑17.14%。
西王食品证券部工作人员8月27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营养补给品的原材料均来自于海外,品牌定位主要侧重于中高端定位,覆盖人群较广,渠道方面则以电商渠道为主。
江瀚认为,营养补给品被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其初衷是弥补传统植物油业务增长乏力带来的营收与利润缺口。若该业务线持续下滑,将导致公司整体增长引擎失速,形成“双轮驱动”失效的局面,进而加剧对单一传统业务的依赖,削弱抗周期能力。
在健康管理理念盛行的当下,全球健身营养品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增长。根据QY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运动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达280.6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突破48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2%。
西王食品也在继续加码营养补给品业务。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公司对旗下核心品牌启动了全面焕新,品牌的关键新增长群体包括:女性蛋白与肌酸用户、对肽类等新兴品类感兴趣的早期尝试者、以及寻找 GLP(胰高血糖素样肽)生活方式替代品或补充方案的人群。
同时,西王食品在运动营养板块将继续扩大创新平台,拓展新型产品形态。对此,上述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解释道,该策略具体是指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品牌焕新计划,会对战略客户的合作进行调整,战略客户包括亚马逊等国外龙头企业,同时开发新产品,拓展SKU种类。
江瀚认为,营养补给品行业正从“大众普及期”向“细分专业化”演进。特别是肽类产品具备高毛利、强技术壁垒的潜力,符合消费升级与健康科技融合的大趋势。然而,从企业战略风险角度看,在主业双线承压、利润亏损的背景下推进品牌焕新与品类创新,确实面临“战略投入期”与“财务承压期”叠加的双重压力。“品牌焕新需要大量营销投入,而新人群教育周期长、转化慢,短期内难以贡献利润,可能进一步拉长亏损周期,考验公司的现金流管理与资本耐受力。”江瀚向时代周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