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1.8亿元,同比增长7.6%——今年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近年来,受全球笔电订单萎缩等因素影响,重庆外贸一直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关税战等贸易壁垒层出不穷。重庆能在此背景下取得如此成绩,属实不易。
是什么成为了重庆上半年外贸稳步回暖,并实现增长的引擎?重庆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汽车成为外贸进出口重要增长点
7月18日上午,1271台长安汽车整车采用“JSQ特种笼车铁路运输+滚装船海运”模式,由钦州港发往中东,创下了该业务单批次运量最高纪录。
“‘渝车出海’首次实现‘包船’运输,标志着陆海新通道全链路整车物流服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制造业重镇,我市的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为主。比如,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上半年笔电出口729.2亿元,出口值保持全国第一;上半年手机出口261.4亿元,同比增长22.4%。
近年来,汽车成为我市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24年,重庆汽车出口量达到47.7万辆,同比增长29.6%;今年上半年,汽车出口21.4万辆,共计178.4亿元,其中电动汽车出口55.5亿元,同比增长53.3%。
今年以来,长安汽车按照“海纳百川”全球计划,加速拓展海外版图。比如,3月,长安汽车在德国柏林举行品牌发布会,明确要在欧洲逐步投放多款车型;5月,长安汽车在泰国罗勇投建的工厂正式投产,这也是长安汽车在海外的首个新能源整车工厂,从开工到投用,用时仅18个月。
如此布局,为长安汽车带来了明显的收益:今年上半年,销量135.5万辆,创8年来新高。其中新能源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8.8%;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1%。
“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重庆整车年出口量占全国整车年出口量的比重将达10%,年出口金额超过1200亿元。而重庆持续推动“渝车出海”,也稳住了自己的外贸“基本盘”。
“我们正在迭代升级‘渝车出海’国际市场开拓政策。”市商务委外贸管理处处长李国田介绍,目前,我市正指导长安、赛力斯等“链主企业”通过带料加工、去件装配等方式联动境外工厂开展境外加工,拓展中间品出口渠道,让更多“重庆造”汽车走出国门。
民企成为重庆外贸的重要力量
6月初,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重庆科马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马工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紧组装一批发往俄罗斯的三燃料发电机组。
“这类能使用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设备,在国外特别抢手。”科马工贸外贸部负责人介绍,公司企业采用“一地一策”销售策略,针对电力短缺的非洲地区主推离网发电设备,面向环保标准严格的欧洲开发新能源机组,在制造业崛起的东南亚则布局工业级动力产品。
作为一家深耕生产发动机、发电机组、水泵等产品的企业,科马工贸凭借100余项专利,成功获得全球市场认可,80%以上产品销往海外,覆盖俄罗斯、意大利、墨西哥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该公司外贸出口超1亿元,成为江津区装备制造领域“走出去”的标杆企业之一。
类似案例,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比比皆是——
从事移动存储器开发、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和销售等业务的重庆百世威公司,2024年出口额超过6亿元。今年初,该公司的外贸订单就已排满,生产线从2月份起就一直处于满负载生产状态。
在露珠生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厂内,全自动灌装线正以每分钟50瓶的速度高效运转,一箱箱下线的护肤品,即将发往日韩、欧美及东南亚市场。今年,该企业的外贸订单已超过两千万美元。
作为重点引入企业的重庆乐行天下,是全球新能源独轮车的“霸主”,其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等国家,市场份额占全球一半。如今,该公司工厂已投产。
随着重庆加速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推动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我市的外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上半年,重庆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数量突破4000家,达4324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11家,创下历史新高。
李国田表示,企业是外贸的主体,从事外贸的企业越多,重庆的外贸货值、货物种类、范围,都能“聚沙成塔”逐渐上升。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能够增长,与全市外贸主体增加有密切关系。
“民营企业为重庆外贸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国田说,上半年,重庆民营企业进出口1771.2亿元,增长19.4%,已成为重庆外贸的重要力量。以重庆摩托车产业为例,上半年,我市摩托车出口133.6亿元,增长48.4%,位居全国第二,其背后都是隆鑫、宗申等民营企业在持续发力。
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7月3日,位于江津综保区的菜鸟集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正式通过验收并投用。
该退货中心仓具有正品区、良品区、残次品区、待查验区等功能分区,可以同时存放约1万件退换货商品。借助该退货仓,企业的退换货包裹直接进入中心仓分拣,实现一次接收、一次分拣、一次申报,能极大缓解企业处理退换货包裹的压力,降低经营成本。
当前,跨境电商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重庆是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商综试区,现有跨境电商主体6700多家,其中活跃主体2100余家。这些主体在跨境电商平台开设店铺7500余个,其中活跃店铺4400余个。天猫国际、京东国际、唯品会等知名进口跨境电商平台均在渝设立区域分拨中心。
“跨境电商是我们正在积极培育的外贸新业态之一。”李国田介绍,目前,重庆正持续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通过举办各类跨境电商活动、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商服务、落地各类跨境电商政策等方式,推动全市跨境电商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实现出口9.5亿元,同比增长50.7倍。
除了新业态,还有新模式。
今年3月,在重庆海关所属两路寸滩海关的监管下,1080个汽车变速箱控制模块旧件运抵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并进入工厂准备进行再制造。
保税再制造业务是指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保税功能,将境外具备循环再生价值的产品作为胚料,通过专业工艺和技术,经过检测评估、拆解清洗、诊断修复、更新校准、组装测试、质检包装等一系列工序,生产出达到或超过原产品性能的成品并复运出口到境外。
这一模式兼具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属性,目前全国仅有天津、上海、重庆三个城市获准可从事该业务。此次汽车变速箱控制模块旧件成功进入工厂,标志着全国保税再制造业务“第一单”在重庆落地。
“为了推动重庆外贸进出口发展,我们一直在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李国田说,今年上半年,重庆还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市联动,获批新型易货贸易试点资质,优化二手车出口资质备案审核,完成新加坡对重庆肉制品地区认证等。
这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都成为重庆外贸的动力。比如,今年重庆成功落地“保税+租赁”飞机1架、净增进出口额约4亿元;今年1—5月,二手车出口清关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89.7%、37.1%。
李国田表示,后续,重庆将加快拓展多元市场,增强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并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重庆外贸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