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东北制药担当东北国企改革先锋,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七年来,东北制药以破冰之勇成功打破体制壁垒,以弄潮之姿拥抱市场蓝海,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保供两元民生小药片,跻身细胞治疗最前沿,七载变革,东北制药破茧促蝶变,奋楫正扬帆。
两元药片里的民生温度
走进东北制药旗下的东北大药房,“民生小药片专柜”上,企业自己生产的对乙酰氨基酚片两元一板、维生素C片1.60元/瓶,一直保证供应。“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就认这个柜台的药,便宜管用还踏实。”一位沈阳消费者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几代人对东北制药的深深信赖。
这份信赖,源于东北制药对产品始终如一的品质坚守。不久前,一场国际公认严苛的“飞行检查”——美国FDA膳食补充剂现场检查,在东北制药悄然进行。最终,东北制药凭借数年如一日构建的严密质量管控体系和洁净生产环境,以“零缺陷项”通过检查,赢得了国际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药价能低,公益投入绝不缩水。”东北制药党委书记王新鹏介绍,7年来,东北制药在辽宁方大集团引领下,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乡村全面振兴及抗疫救灾等社会捐赠。
从守护民生的2元平价药,到通过权威认证的国际化品质;从产业扶贫的精准投资,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发力,东北制药用7年实践将关注民生植入了企业的成长基因。
机制“松绑”带来管理革命
“建议在转化前部屋面至甲醇尾气环保装置检修平台增设固定爬梯……”这样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建议,从基层员工的指尖直达决策层案头,经论证后被迅速采纳。
近年来,东北制药持续畅通建言通道,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仅去年一年,就收到1345条建议,其中900多条被采纳实施。103分厂厂长杨文锋感慨道:“以前碰上堵点、难点,员工是带着‘问题’找领导,现在是带着‘方案’找领导。”
机制的“松绑”更带来了效率的飞跃。每天清晨的“产销衔接会”在30分钟内高效完成,生产、销售、物流负责人齐聚一堂,快速疏通堵点。而关乎公司重大利益的合同审批流程,则可能在系统中面临反复被“驳回”。
“该快则快、该严则严,这也正是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东北制药的生动实践。”东北制药总经理蔡永刚表示。
创新布局挺进细胞治疗赛道
“混改之前,企业就如同穿着棉袄游泳。市场反应慢半拍,研发投入也是力不从心。”回忆过往,东北制药董事长周凯感慨万千。
变革始于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施混改后体制机制的重塑。周凯介绍,“我们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反应快、好掉头的优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从市场、竞争、工艺等多维度精准识别高潜力新药项目,确保新产品诞生之初就具备市场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研发战略视野的开拓——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在上海成立生物研发基地,并成功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这场收购,成为撬动东北制药战略转型的强力支点。目前鼎成肽源已构建起覆盖TCR-T、CAR-T等前沿技术的自主研发体系,并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脑胶质瘤等疾病,开发了10余款细胞免疫治疗产品。这一布局,让东北制药一举跻身细胞治疗第一梯队,开辟了生物创新药的新蓝海。(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