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泸州老窖、五粮液、水井坊等酒企纷纷宣布将推出低度酒产品,布局低度酒市场。来自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或达25%,增速远超白酒行业整体水平。《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受年轻消费群体偏好影响,低度化已成为白酒消费的新趋势,中度酒、低度酒或是白酒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白酒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已在低度酒市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未来谁能占得先机、拔得头筹尚有待市场进一步观察。
据介绍,低度酒,在白酒行业中一般指采用了降度工艺、酒度在40度以下的白酒。为了适应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常见的低度白酒度数有38度、35度、32度、28度,主流产品有泸州老窖推出的产品38度国窖1573、五粮液旗下产品39度五粮液等。此外,还包括20度以下的超低度白酒,如五粮液旗下仙林生态小酌时光果味酒等。记者了解到,目前,泸州老窖还计划研发6度、16度的白酒,锚定消费者需求,拓展更低度数酒类的消费市场。
近年来,多家酒企尝试低度酒研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早前,泸州老窖公司总经理林锋在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的低度酒销售占比大幅提升,38度国窖1573在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0%左右。近日,泸州老窖宣布28度国窖1573研发成功,将适时投放市场。林锋表示,低度酒卖得不错,原因在于90后和00后等消费群体更喜欢低度酒,这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中度酒和低度酒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此趋势下,其他酒业也纷纷研发新品,进军低度酒赛道。《经济参考报》记者研读公开资料发现,五粮液将推出29度的新品“一见倾心”系列,洋河股份计划对33.8度微分子白酒系列产品进行升级,酒鬼酒计划发布四款40度以下的白酒新品,而水井坊将针对25-30岁的年轻消费者在特定区域推出38度以下产品。从白酒行业来看,低度酒已经成为各大酒企争相抢占的重要领域。
2025年上半年,伴随着政策调整与消费场景转变,白酒行业持续承压,白酒消费的三大核心场景(政务、商务、聚饮)均呈下滑趋势。不少酒企也出现了营收下滑、净利润走低、销量骤减、库存囤积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年轻人逐渐成为主要消费力量,传统的饮酒文化、酒桌文化正不断遭到挑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白酒“降度潮”背后,是酒企拓展“年轻化”市场、扭转颓势的迫切需求。
然而,白酒“低度化”并非“加水稀释”这么简单。据介绍,白酒的酒度在47度以上时比较清澈透明,然而随着酒度的降低,沉淀析出,酒水的透明度会逐渐变差,甚至浑浊、失去光泽。同时,由于度数降低,白酒的味道与香气均会减淡,影响饮用口感。行业人士认为,探索合适的降度工艺,力求“降度降价”的同时品质不减,对酒企来说或是当下最为重要的课题。
部分白酒专家直言,短期来看,老窖、五粮液等企业推出的低度化新产品可通过经销商渠道短期调整收入,但消费端实际接受度有限。不少传统白酒消费区因口感偏好固化难以改变,而针对年轻消费者的低度化尝试亦不匹配需求,年轻群体更倾向10度以内且具丰富口感的产品,而非20多度的低度白酒。从技术上看,当前工艺改进虽能提升20多度白酒的丰富度与口感,仍难以带来颠覆性变化或有效培育增量需求。
尽管当下势头迅猛,但低度酒能否契合消费趋势的本质而非表面偏好,能否在短期浪潮褪去后形成长期文化认同,或仍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