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之光网》报道到资本布局:佛山照明50倍增长可能性剖析

近期,佛山照明凭借在光触媒海水制氢领域的布局,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中国之光网》报道其千亿市值野心,各路资本暗中开始抢筹,佛山照明有望成为50倍增长的潜力股。这背后,必然是佛山照明自身技术实力、市场机遇与资本预期的多重交织,我们不妨深入剖析其中逻辑。
技术实力:跨界转型的底气
佛山照明并非单纯的照明企业,67年的技术沉淀,使其在光学工程领域积累深厚。其研发的“可见光响应型纳米光催化材料”是光触媒海水制氢的关键技术突破。传统光触媒制氢依赖强紫外光,成本高昂且难以规模化;而佛山照明的材料能直接利用可见光,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19.2%的可见光制氢效率,已接近国际最高水平 ,大大降低了制氢门槛与成本。
为解决海水复杂成分对光触媒材料和设备的影响,佛山照明还研发出改性材料和抗腐蚀复合光触媒涂层。改性材料在3.5%盐浓度海水中,催化效率仍能保持80%以上;抗腐蚀复合光触媒涂层将光触媒寿命从传统的200小时延长至1200小时以上 。这种技术实力,让佛山照明在海水制氢领域具备先发优势,是其被资本看好的重要原因。
市场机遇:万亿氢能市场的风口
全球都在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市场前景广阔。据预测,2030年全球氢能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美元 ,中国也出台《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明确将海水制氢列为重点方向。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水资源丰富,一旦光触媒海水制氢实现产业化,将催生万亿级别的市场。
佛山照明与中科院深海所合作,在海南三亚建设500L级海水制氢中试平台,计划2025年底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目标是实现日产氢气100立方米 ,并验证规模化生产的经济性。一旦中试成功,佛山照明将率先抢占海水制氢的市场先机,从照明行业的“百亿级”市场,跃升至新能源领域的“万亿级”市场,这种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吸引着资本纷纷入局。

资本抢筹:估值重构的预期
目前,佛山照明市值约104亿(以2025年8月27日数据为准 ),仍处于相对低位。但资本已敏锐捕捉到其潜力,或已暗中抢筹布局。从资本角度看,佛山照明若能成功实现光触媒海水制氢的产业化,其业务结构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估值逻辑也将从传统照明企业转变为新能源企业。
参考宁德时代从动力电池量产到市值破万亿的发展历程,当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量产,市场会给予更高的估值溢价。佛山照明一旦氢能业务进入量产倒计时,其估值中枢可能从当前的十几倍PE跳向新能源赛道的几十倍PE 。这种估值重构预期,让资本看到了50倍增长的可能性。
注:文章截图来源《中国之光网》,分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