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昆明9月5日电(记者陈永强)营收212.57亿元、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扣非净利润34.61亿元……云南白药2025年半年度报告引发市场关注,上述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拟每10股派现10.19元,分红总额18.18亿元,占上半年净利润的50.05%。在医药行业集采常态化、消费复苏分化的背景下,这家百年药企为何能实现“利润增速领跑行业、股东回报超预期”的双重突破?
逆势增长的“底气”:经营质效的三重跃升
记者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面临多重压力:集采降价挤压药企利润空间、消费需求疲软导致日化品类增速放缓、中药材价格波动加剧产业链成本压力。在此形势下,云南白药的“量利齐升”显得尤为难得。
盈利质量持续改善。云南白药集团有关人士分析称,归母净利润增速13.93%远超营收增速3.92%,背后是“开源”与“节流”的双重驱动:一方面,高毛利的工业板块收入占比提升至40.01%,拉动整体毛利率回升,也是公司现金流充足的原因;另一方面,费用管控成效显著,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管理费用率稳定在历史低位,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现金流与资产结构“双优”。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9.61亿元,货币资金余额112.94亿元,资产负债率仅25.91%,这一数据在A股医药企业中尤为稳健。“更值得关注的是,存货周转天数降至74天,营业周期缩短至161天,显示其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与运营效率显著提升。”云南白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股东回报超预期。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云南白药18.18亿元的分红,不仅刷新了近三年同期分红纪录。这一动作既回应了投资者的期待,也传递了云南白药对未来盈利持续性的信心。
工业板块“挑大梁”:核心产品与新赛道的“双轮驱动”
云南白药集团相关负责人称,云南白药的业绩韧性,首先来自工业板块的强势崛起。上半年,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0.01%,为近9年新高,增速达11.13%,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产品“基本盘”稳定。药品事业群收入47.51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14.53亿元,同比增长20.9%,市占率在肌肉骨骼止痛中成药领域持续领跑;云南白药膏、胶囊、创可贴等“白药系”经典产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新赛道拓展“增量空间”。药品事业群在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赛道加速布局:参苓健脾胃颗粒收入超1亿元,蒲地蓝消炎片近1亿元,气血康口服液同口径增长116.2%,达2.02亿元;健康品事业群则依托牙膏龙头地位向“口腔健康+”延伸,抗敏牙膏增长呈现突破趋势,美白和儿童牙膏稳步提升。洗护防脱品牌养元青依托数字零售增长驱动,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成功打破外资品牌垄断的防脱市场格局。
更关键的是,工业板块的线上化转型初见成效:上半年药品电商交易总额达2.54亿元,健康品线上营销实现阶段性突破,为后续增长埋下“伏笔”。
“一品一链”筑基:中药资源的“全产业链统治力”
作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链主”企业,云南白药将中药资源事业群打造成全产业链竞争的“战略支点”。上半年,其对外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6.3%,背后是一套“种-产-销-服”全链条的深度整合。
上游“种源+种植”掌控核心资源。通过“1品种+1专家团队+3-5个合作基地”模式,授牌14家种源基地,实现十大云药(如三七、重楼)创新种源全覆盖;新增标准化认证基地7000余亩,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面对上半年中药材价格下行压力,云南白药主动调整策略,发货量逆势增长38.3%,用规模优势对冲价格波动。
中游“加工+市场”构建集群效应。通过“六统一”(统一种植规划、种源供应、种植标准、产地加工、收购销售、管理)运营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种植户协同发展;数智云药平台7个产地仓投用,平台交易额突破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数智化交易平台之一。在文山州,平台不仅为种植户提供种源、技术支持,还通过“订单农业”模式提前锁定收购价格,让农户收益提升。
下游“跨境+服务”打开增长边界。中药材跨境业务实现磨憨、勐康口岸首单通关,打通“云药出海”新通道;药事服务新开发客户54家,中医馆接诊量1.78万人次,煎药中心处方量29.35万张,将药材种植与中医服务深度绑定,提升产业链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