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坐这儿,咱们唠点实在的。我炒了三十年股,见过凌晨三点的交易大厅,摸过牛市的狂热,也扛过熊市的冷风。今天想跟你们掏掏心窝子——别学当年的我,别被那股子“追高”的瘾给带偏了。
记得99年互联网泡沫那会儿吗?我有个徒弟,刚赚了两笔就飘了。那时候纳斯达克天天涨,科技股随便翻番,他跟我说:“师傅,这票才涨了50%,隔壁老王买的都翻一倍了!”结果呢?他追进去的时候,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十年的业绩。后来泡沫破裂,他从盈利百万变成亏掉本金,坐在楼梯间抽了半包烟,跟我说:“叔,原来涨得越疯的,摔得越疼。”
这些年我总结过,追高的人分两种:一种是真信了“这次不一样”的鬼话,觉得“这次涨得猛,肯定能落袋”;另一种是看别人赚钱眼红,怕自己错过“财富密码”。可你记着,市场从来没变过——它像个喜怒无常的老头,你越急着跟它套近乎,它越爱拿你开涮。
去年新能源板块疯涨那阵,我有个客户跟我说:“您看这政策利好,技术突破,肯定能涨到XX元!”我问:“你知道现在估值是多少倍吗?”他支支吾吾:“反正涨得好就行。”结果呢?三个月后回调30%,他割在地板上,跟我叹气:“早知道听您的,别追那么急。”
孩子们,投资不是赌大小。你追高的时候,本质是在给情绪买单——怕踏空的焦虑,看别人赚钱的不甘,还有“我就赚一点就跑”的侥幸。可市场专治各种侥幸:你以为的“支撑位”,可能是主力出货的陷阱;你觉得“还能涨”的逻辑,可能早被资金提前透支。
我常说,买股票就像挑西瓜。你蹲在地上慢慢摸,敲一敲,看瓜蒂新不新鲜,比跟着人群哄抢“刚运来的高价瓜”靠谱多了。那些涨得离谱的票,要么是故事讲得太漂亮,要么是资金堆起来的泡沫。你图它短期涨得快,它图你本金落袋难。
这三十年里,我见过太多人因为追高亏掉养老钱,也见过有人因为“不追高”活到退休。去年有个退休教师来找我,他说:“我就买银行股,股息够吃饭,跌了就补,涨了就卖。三十年下来,比那些炒热点的人赚得踏实多了。”
记住,慢就是快。真正的财富积累,从来不是靠某一次“精准追高”赌来的,而是靠时间沉淀出来的。你今天忍住追高的冲动,明天少亏的钱,可能就是未来五年赚的利润。
最后送你们句话:股市里最贵的不是手续费,是你追高时眼里的光;最值钱的也不是牛股,是你冷静时心里的秤。下次再想追的时候,先摸摸自己的钱包,再问问自己:“我是来投资的,还是来赌命的?”
咱们这行,活得久的,从来都不是跑得最快的。
——一个在K线图里泡了三十年的老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