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8月26日讯,根据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旅集团”或“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11.40%,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为-3327.14万元,同比减亏45.60%,仍未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司整体营收有所增长,但其核心业务板块表现分化明显,部分业务出现下滑。其中,环保客运业务购票人数同比下降6.49%,营业收入下降3.07%;宝峰湖景区购票人数同比下降19.96%,营业收入下降13.97%;杨家界索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8%。这些数据反映出张旅集团在核心旅游资源上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尤其是在宝峰湖景区,游客人数和收入的双降,显示出其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下滑。
与此同时,张旅集团的旅行社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7.18%,成为唯一实现大幅增长的板块。但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低基数效应,且旅行社业务毛利率仅为7.75%,远低于其他旅游板块。这意味着公司虽然在渠道端有所突破,但盈利能力并未显著提升。
张家界作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近年来面临周边景区和新兴旅游产品的激烈竞争。例如,贵州、重庆等地的自然景区通过差异化营销和价格策略分流了部分客源,而张家界本地的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导致游客重游率和消费深度受限。此外,随着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的提升,张旅集团在服务标准化、数字化体验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张旅集团的财务状况依然严峻。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高达7.57亿元,而流动资产仅为1.15亿元,流动比率仅为0.15,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01.85万元,同比下降94.62%,反映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不足。
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7.73%,同比略有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公司长期借款余额为7.98亿元,占总负债比重超过43.6%,财务费用高达1171.82万元,同比虽下降61.36%,但利息支出仍对公司利润形成持续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张旅集团及其子公司大庸古城已进入预重整程序,且有多起诉讼案件尚未结案,涉及金额超过4亿元。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债务违约风险尚未解除。尽管公司表示将通过重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但市场普遍认为其财务风险短期内难以彻底化解。
张旅集团在财报中提及将通过“创新整合双轮驱动”和“多维施策优化管理”来提升经营效率,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依然突出。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63.28%,主要因广告宣传费用增加,但收入增长并未与之匹配,反映出营销投入产出比失衡。
此外,公司部分高管薪酬与业绩脱钩,2025年上半年关键管理人员报酬达94.55万元,而净利润仍为负值,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质疑。在战略层面,张旅集团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提升抗风险能力,但其酒店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19%,租赁业务增长缓慢,反映出公司业务协同效应尚未显现。子公司大庸古城项目自2024年进入重整以来,至今仍未完成债务重组,项目资产被抵押,经营能力受限,拖累整体战略推进。
张旅集团半年报虽显示亏损收窄,但其核心业务增长乏力、财务压力持续、治理机制待优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在行业竞争加剧、游客消费习惯变化的背景下,公司若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债务重组和战略调整,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