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工业旅游玩出了新花样,“生产线”上呈现出跨界融合的“新风景”。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旅游产值约占旅游总产值的10%—15%,而中国目前的市场占比不足5%,工业旅游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财经节目中心系列报道《到工厂去“旅游”》,带您打卡不一样的文旅方式,一起探寻工业旅游背后的商业密码。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碰撞
解锁“胶香”里的跨界之旅
在山东,有这样一条特殊的旅游长廊,顺着它,游客看到的不是山水风光,而是沉浸式感受非遗产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
首先探秘阿胶的生产密码。在“阿胶世界”园区,1500米的探秘长廊弥漫着浓浓胶香。与传统的纯手工制作不同,工厂里机械手臂灵活作业,智能视觉识别系统、动态温控设备,让生产更加高效。
现代化的阿胶生产线,绝大多数工序已实现智能制造,但擦胶环节的古法工艺仍被保留,90℃的纯化水,手工老粗布,一块阿胶块需要工人们在5秒内擦制完毕。这样特殊的“抛光”方式,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东阿阿胶生产车间擦胶工人刘艳艳:擦胶之前它的表面是黯淡无光的,通过擦胶把胶块的表面擦光擦亮,(达到)色如琥珀的效果。擦胶一共是6个面,最难的是对于每一个面的把控,如果(水)低于90(摄氏度)就起不到杀菌的效果,而且也会擦不出胶丝的纹理。
离开阿胶世界园区,下一站是阿胶的“源头”——黑毛驴繁育基地。从毛驴博物馆到现代化驴场,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了解毛驴的历史文化、品种特性、养殖技术,还可以体验喂养毛驴等互动项目。

“工业+文旅”还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旅行的最后一站,东阿阿胶城内藏着更多的惊喜。独具特色的建筑让人仿佛穿越百年,城内不仅有影视拍摄基地、还可以乘坐毛驴车、品尝驴肉火锅、体验中医服务等,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也备受青睐。

东阿阿胶城景区负责人李子晨:日均游客基本上是在4000-5000人(次),今年截止到现在,已经突破了80万人(次)了,同比应该会有15%-20%的增长。

东阿阿胶文旅事业部景区直播运营经理刘顺:我们整个工业旅游目前主要是9种业态:食、住、行、游、购、娱、学、思、健。2024年,我们三产的收入可以达到1.5亿元,去年接待人次也是高达130多万人次。
跟着专家逛工厂:
看老字号的“破圈”新密码
到工厂旅游,不仅拓展了旅游的新场景、新玩法,也成为制造业打造文化IP、与用户深度对话的新路径。工业旅游背后还蕴含着哪些经济现象?跟随专家,一起去探秘工业旅游中的商道故事↓↓↓
从一块钢板到一辆汽车
集章打卡游“灯塔工厂”
汽车行业作为制造业的标杆,正在展示着中国智造的“加速度”。过去许多人印象中飘着油污味道的老式厂房,如今已变成宽敞明亮、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态工厂。这个暑期,新能源汽车工厂成为许多游客的打卡目的地。一块钢板如何成为一辆汽车?工业生产线又如何成为“硬核”风景线?
在位于广州番禺的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里,几十名学生、老师和家长组成的旅游团将两位讲解员团团围住,各种关于汽车知识的提问不绝于耳,除了参观各类车型外,不少游客还登上了代表未来的智能驾驶座舱,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

亲手感受汽车零部件的重量,再放入一块块模具,互动了解汽车生产的大致流程后,讲解员为大家发放了当日工厂游的“任务卡”,在接下来的旅途中,通过随机问答、集章打卡,游客们可以获得车模、冰箱贴等小奖品。
在总装车间上方的参观长廊上,俯视左右两侧,游客们可以看到机器人正在协同作业,给一辆辆汽车安上前后挡风玻璃、座椅和轮胎,这样特别的作业场景成了全场游客关注的焦点。

骄阳下,一辆新下线的电动超跑疾驰而过,引得驻足观看的游客们惊叹连连,不少人参与了试乘体验,而另一边的游客们则集齐了最后一枚印章拿到了奖品,这样近距离地感受汽车智能制造的魅力,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第一次。

广汽埃安总经理郑纯麒:2023年以来,我们大概接待了66万人次的游客来(参观),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也有120个,整个制造工艺以及产品管控的能力他们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个窗口认识到了我们中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