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长沙,热浪袭人。
刚披露的数据令人振奋:今年上半年,湖南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高达90.1%,同比增长8.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增速大幅领先规模工业5.5个百分点,成为最耀眼的增长引擎。
数据是过往的注脚。缘何如此耀眼?上证报记者深入探访了湖南一批屹立创新潮头的上市企业。
在中联智慧产业园,土方机械柔性智能生产线整洁有序,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精准挥舞。“咱们6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介绍。
岳麓山脚下,华曙高科增材制造产业园内,一块看似普通的低空飞行器金属部件,拿在手中却轻得出奇。这些部件正是3D打印机使用神奇的材料源源不断地“打印”出来的。
驱车40多分钟至宁乡经开区,肤色各异的全球客户云集楚天科技车间,专注聆听其药品生产机械的最新研发进展。
记者感受到,比天气更炽热的,是企业家们极致的专注、敢为人先的胆魄,以及前所未有的创新环境。
7月9日,周群飞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敲响上市铜锣,蓝思科技正式开启“A+H”双平台征程。过去十年,这家企业用一块透明玻璃撬动千亿商业帝国。其成功密码何在?答案是:极致专注与主动求变。
华曙高科创始人许小曙同样感慨:科研创业风险巨大,专注力尤为关键。
创新不仅需要专注,更需胆魄。华纳药厂正开启第三次创业,从仿制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2024年,其研发投入达1.58亿元,同比激增53.45%,占营收比重11.21%,远超国内医药工业百强企业8.2%的平均值。
市场或有边界,探索永无止境。
面对饱和竞争的盐业市场,雪天盐业正以一粒食盐为基,向新能源领域延伸。从盐穴储能到钠电材料、纤维材料研发,其转型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思维。创新与变革,正是企业长青的不竭动力。
这样的故事俯拾皆是。当创新探索蔚然成风,一个问题自然浮现:如此浓厚的氛围因何而成?答案是多元。
一处细节或可窥斑见豹。走出长沙高铁南站西出站口,一块醒目的广告牌映入眼帘——“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
沿指示前行不足百米,便是该服务站。它串联起全市百余个创业孵化器、大学生孵化基地、14家人才驿站及招商资源,构建了“一站式”整合、“一条龙”服务体系。
高铁南站的服务站,仅是湖南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一扇窗口。7月数据显示,湖南金芙蓉投资基金首批子基金——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5.05亿元,已投资省内大学生项目159个,金额8580万元,覆盖14个地州市,并引进省外高校项目43个。
今年,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更是向大学生发出“背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的诚挚邀约。这承诺背后,是湖南奋力将“三高四新”战略蓝图变为现实的深刻考量。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创新求变何以成为湖南上市企业的关键词,湖南的创新创业政策又何以如此推陈出新。
而随着新“国九条”及“并购六条”等政策暖风到来,友阿股份、国科微、华升股份、邵阳液压等一批上市公司纷纷筹划并购重组,运用资本市场平台,积极拥抱新兴产业。
山高人为峰,探索向星辰。8月9日00时31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捷龙三号火箭从山东日照附近海域腾空而起,将吉利星座04组卫星送入苍穹。
其中,一颗名为“中联重科号”的卫星格外令人瞩目——这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颗企业冠名卫星。依托它,无论是极地、荒漠、高原,还是海上平台,中联重科的服务都能精准触达。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这片敢为人先的热土上,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攀登者的身影,正不断刷新着产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