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张兴旺)日前,我国自主研发的2吨级大型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凯瑞鸥”,装载新鲜水果和紧急药品等物资,从深圳陆地起降点起飞,经过58分钟的跨海域飞行,降落在距离海岸线150公里的惠州19-3平台,成功完成了运输任务。
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海陆低空物流场景应用中迈出关键一步,也是中信海直、中国海油及峰飞航空协同推动eVTOL在海上能源领域应用的有益探索。
深度协同:多方协作定制一站式解决方案
华创证券研报称,这是大型eVTOL在“低空+物流”场景的里程碑事件,未来规模化或可期。据了解,上述航空器从位于深圳龙岗区的中信金沙湾起飞,成功往返中国海油惠州19-3平台,全程超300公里的海陆低空物流突破,不仅刷新了低空经济在海洋场景的应用边界,更彰显了中信海直作为通用航空领军企业的统筹协调能力与产业引领价值。
中信海直与中国海油紧密协作,基于平台作业需求与物流痛点,共同选定惠州19-3平台作为目标平台。在任务推进过程中,中信海直充分发挥长期服务海上石油平台的专业优势,高效协调运输工作人员往来平台,保障地面保障团队高效就位;同步推进平台落地场地与充电设施的适配,确保物资装卸与能源补给无缝衔接等,为eVTOL在严苛海洋环境下的精准投送提供了定制化、一站式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双方在能源运输领域深厚的合作根基与创新共识。
全流程护航:以成熟体系保障安全高效运行
华创证券研报称,中信海直作为国内通航运营龙头企业,以此次合作为例,中信海直发挥40多年通用航空综合运营优势,统筹全域协同与全流程护航,以成熟体系保障飞行顺利推进。
据介绍,从准备到试飞再到执行,中信海直深度参与全过程,以成熟完备的安全运营体系为飞行全程护航。起飞阶段,协同中信集团旗下其他单位,将大型停车场改造为临时起降点,兼顾便利性与安全性;飞行过程中,依托其40余年服务海上石油平台的成熟航线体系,为eVTOL提供精准的飞行高度与航路规划。该航线方案经过数十万小时飞行验证,可以确保eVTOL避开复杂气象区与空中障碍物,稳定穿梭于海陆之间。
此外,中信海直与峰飞航空协同构建双重监控体系,依托国内首个数智化塔台,实现“双保险”护航。从前期试飞到正式飞行的58分钟精准落地,中信海直的专业团队全程跟进,将40余年的安全运营标准融入每个细节。
产业融合:构建低空生态新范式
随着低空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可期。赛迪顾问预计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东北证券研报称,低空经济作为潜在万亿元级别空间的产业,当前产业帷幕正徐徐展开,将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消费的又一潜在抓手。低空经济产业处于“政策+新产品商业化进程加速”双共振期,行业蓄势待发,值得重视。以eVTOL、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处在加速渗透阶段。
作为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布局的标杆企业,中信海直一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了“有人机-无人机、陆地-近海”智慧低空运营平台,持续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飞行的成功,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一体化运营的低空生态闭环的实践范本,与“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的低空经济发展原则高度契合。
中信海直以自身运营优势为支点,一边链接中国海油的场景需求,一边赋能峰飞航空的技术落地,推动低空经济与传统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依托此次经验,中信海直未来将持续探索传统直升机与新型航空器融合飞行,为传统能源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