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在9月降息50个基点,我们跟进”的概率极高,但节奏和幅度会保持“以我为主”,并大概率继续叠加地产定向刺激;换言之,“降息+楼市利好”组合拳几乎确定会出台,只是不会简单复制2020年式的“大水漫灌”。核心逻辑与政策路径如下:
一、外部约束解除:中美利差倒挂缓和
• 美一次性降50 bp后,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将由-180 bp收窄至-130 bp左右,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骤降,央行不用再担心“降息→资本外流→汇率失守”的三角制约。
• 结果:汇率端给出“安全垫”,国内货币宽松空间瞬间打开,为5年期LPR、公积金贷款利率、甚至存量房贷批量下调扫清障碍。
二、内部诉求叠加:稳地产=稳金融=稳财政
1. 地产链仍拖累经济:2025年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8%,百城二手房价环比已连跌14个月,土地成交面积同比-25%,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广义财政比重跌破25%。
2. 政策窗口期宝贵:国庆长假是传统销售冲刺节点,若9月20日(LPR报价日)或9月27日(季末降准窗口)政策落地,可最大化“心理+融资”双重提振效果。
3. 工具箱已提前铺垫:8月1日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明确“下调政策利率、结构性工具利率和公积金利率”,意味着只待外部绿灯。
三、大概率出现的“政策套餐”
1. 降息
9月20日或10月20日5年期LPR下调15-25 bp,一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正式步入“2字头”(2.9%-3.0%)。
同步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20 bp,减轻体制内职工月供压力。
2. 降准
9月底或10月中旬全面降准0.25-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6,000亿-1.2万亿元,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下调存量房贷创造条件。
3. 存量房贷“集中减负”
参考2023年9月模式,央行或允许商业银行批量下调存量按揭利率至不低于“LPR+0 bp”,预计覆盖37万亿元贷款余额,平均减负60-80 bp,每年减少居民利息支出约2,000亿元。
4. 一线城市再松绑
北京、上海可能取消或大幅缩小非核心区的限购年限;深圳、广州已传言试点“买房送户口”以抢人才。
5. “白名单”与收储存量房
住建部与国开行将扩容“白名单”项目贷款额度至2万亿元以上;
央地联动再发行3,000亿元专项借款,用于国企收储已建成未售商品房做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对冲库存高压。
四、效果评估:托而不举,结构分化
• 销售端:若政策如期落地,10月单月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跌幅有望由-18%收窄至-5%左右,一线及强二线核心片区出现“以价换量”小阳春;三四线仍低迷。
• 房价端:二手房价环比跌幅有望由-0.7%收窄至-0.2%,但“V型反转”概率极低,高库存城市仍以阴跌为主。
• 投资端:房企仍聚焦“保交付”,新开工面积同比跌幅或维持-20%上下,土地成交短期回温有限,真正企稳要看2026年。
结论
美联储若9月降息50 bp,中国央行大概率在9-10月连续下调LPR、降准、并出台存量房贷减负方案,同时一线限购、公积金利率、收储存量房等楼市利好也会同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