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联动,精准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此举不仅旨在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以对冲外需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将推动消费基础设施升级与服务能力提升,助力经济结构长期转型。

这一政策与今年年初国家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文件一脉相承,是扩大各类消费、发展服务消费的细化落实,体现了政策向民生消费倾斜的导向。
平安银行(000001)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贴息政策旨在通过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支持服务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落实这一政策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更是银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打造小微专项贷款产品
此举对银行业意义深远,不仅有望推动银行净息差触底回升、改善盈利预期,还将刺激消费贷与经营贷规模扩张。
其中,消费贷与经营贷两类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受益尤为明显,如平安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个人消费贷与经营贷占比达29.82%,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首位。
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明确表示,平安银行将始终坚持以零售为特色,零售营收与利润在全行的占比仍将保持主导地位。他强调,未来银行将通过优化客群结构、升级产品体系实现“造血”功能,推动零售业务止跌回升。
针对零售业务,平安银行持续深化改革,重点重塑信贷产品体系,加快中风险、中高收益产品的研发与落地进度,以此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银行将针对个人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等不同客群,推出差异化信贷产品,全方位满足各类消费与经营场景的融资需求。
面向个人消费者及个体工商户的“橙e贷”完成迭代升级,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互联网业务额度从最高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精准匹配大额消费需求;二是贷款期限从4年延长至最长7年,有效缓解中长期客户月供压力;三是叠加政策贴息与银行让利双重机制,优质客户可享最低3%优惠利率,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性,平安银行创新推出“橙业贷”产品矩阵,包含小微经营贷、税金贷、经销商融资、担保增信等四类解决方案。产品最高授信额度可达1000万元,满足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优质客户同样可享3%起低息政策。在此基础上新增弹性还款机制,并简化申请材料要求,缓解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难题。
面向未来,平安银行表示,该行将继续紧随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步伐,与个人消费者与服务业经营主体同频共振,持续发挥金融纽带作用,助力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能、提升市场活力。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平安银行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战略布局,以组织架构优化、产品体系创新及数字化赋能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全场景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为强化战略执行力度,该行成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统筹顶层设计,设立“普惠金融部”细化政策落地,并组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破解跨部门协作难题。
聚焦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平安银行创新推出“4+1”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涵盖抵押贷、担保贷、信用贷、科创贷及场景贷五大方向。其中,“星链贷”通过整合产业链交易数据与线下经营信息,为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集群及电商平台卖家提供便捷融资方案。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该行深化供应链金融创新,通过国内证开证与福费廷业务为制造业及小微企业提供结算融资一体化服务。数据显示,2024年末国内证业务对制造业客户的福费廷投放占比超40%,小微客户投放量月均增速达44%。典型案例包括:助力中建五局上游超百家小微企业通过国内证融资缓解资金压力,与国网合作创新电费证支付模式优化企业现金流。
数字化转型层面,平安银行突破传统信用评估框架,运用多源数据构建智能风控模型,推出“数字贷”等创新工具。通过打破数据壁垒,该行已成功服务近300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3亿元,显著降低融资门槛并提升服务效率。
在普惠金融领域,平安银行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3月,该行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不含票据融资)的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76.7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96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2亿元;一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614亿元,同比增长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