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以来,平安银行(000001)股价呈现强劲上升态势,7月10日盘中触及13.33元/股的阶段性高点,创下近两年股价新纪录。
尽管此后出现阶段性回调,但该行仍以行业领先的增长速率和处于历史估值洼地的股价表现,持续吸引市场关注,引发投资者对这家长期被低估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价值重估。
经营指标改善
2024年银行业仍面临息差持续收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挑战,股份制银行更遭遇大行业务下沉与优质区域城商行本地化优势的双重挤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此背景下,平安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行长冀光恒曾指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在,银行业务持续承压,经营指标改善需要时间;尽管2025年仍将充满挑战,但该行将延续战略转型态势,力争业绩逐步企稳。这一判断在随后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中已显露出积极信号——经营指标已现改善端倪。
在利息收入方面,在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27.9亿元,虽然较2024年一季度同比下降了9.5%,但是较2024年第四季度环比上升了9.1%。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年第四季度起到2024年第四季度,平安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已连续9个季度环比下滑,此次回升标志着这一趋势的终结。
具体来看,尽管市场利率下行压力持续,但在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仅下降4个基点,跌幅较之前有所收窄,反映出资产配置效率的提升。
而负债端成本压降与资产端效率改善形成双轮驱动。通过精细化流动性管理,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已经低至1.84%,较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0.46个百分点,较2024年第四季度下降0.13个百分点。其中,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同比大幅下降0.41个百分点至1.81%,环比改善0.1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存款结构优化。在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对公活期存款余额环比增长4.9%,零售活期存款余额同比增长31.7%,环比增长4.8%,存款定期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资产质量方面,平安银行不良率呈现“个人降、企业稳”特征。截至一季度末,个人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32%;企业贷款不良率虽受房地产领域风险影响小幅波动,但整体不良率稳定在1.06%。尽管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14.18个百分点至236.53%,但仍高于监管要求,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零售业务展现回暖迹象
对于零售战略的问题,冀光恒曾表示,平安银行会保持战略定力,将来还会是一家以零售见长、以零售为主、带有科技基因的银行,同时将对高风险产品进行调整,降低对外面渠道的依赖度。零售业务“止血”的问题已经做到了,但“造血”需要过程。
这一战略部署的阶段性成效,在2025年一季度零售业务数据中已显现——在宏观经济企稳与战略调整的双重作用下,业务呈现回暖迹象。
具体来看,其个人贷款板块通过“控风险、调结构”实现质量跃升:在主动压缩高风险的消费贷与信用卡业务规模的同时,低风险的房贷规模不断提升,同时抵押类贷款占比提升至64.7%。虽个人贷款余额微降2.2%,但风险权重降低,资产组合抗周期能力增强。
零售战略转型三大抓手成效显现:客户经营层面,零售客户数达到1.3亿户,管理AUM同比增长1.2%至4.3万亿元;重点领域突破方面,汽车金融贷款余额达2927.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同比激增61.4%;科技赋能层面,2025年3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8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3950.7万户。
展望未来,随着“五篇大文章”政策红利释放及数字化转型深化,平安银行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布局有望形成新增长极。这种回暖既验证了宏观经济企稳的传导,更凸显业务结构调整与风险管控的协同——这正是战略定力的实践成果。
与投资者共赢
平安银行显著提升投资者回报力度,通过多维度举措构建长效价值共享机制。在战略层面,该行发布《估值提升计划方案》,明确六大实施路径:聚焦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完善市场化激励体系、优化现金分红政策、强化信息透明度、深化投资者沟通机制,并强调控股股东持股稳定性以提振市场信心。
其中“优化现金分红政策”等路径已转化为具体实践——分红比例与机制均实现新的突破。数据显示,平安银行2023年现金分红比例达30%,2024年维持27%高位,较2012-2022年间10%-15%的区间实现跨越式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行通过《2024-2026年度股东回报规划》,建立“年度+中期”双轨分红机制,2024年已完成首次中期分红,形成更稳定的收益预期。规划还明确未来三年现金分红比例将保持在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35%区间,兼顾短期回报与资本补充需求。
市场关注的持续性分红能力获得有力支撑。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41%,较年初提升0.29个百分点,在分红规模显著扩大的背景下仍保持基本稳定。资本充足率与分红政策的动态平衡,源于业务结构调整形成的资本内生能力——通过优化资产配置降低资本消耗,为高比例分红提供了可持续支撑。通过战略转型优化资产配置,平安银行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有效平衡了资本消耗与价值创造能力,为持续高比例分红构筑了坚实基础。
冀光恒表示,短期平安银行经营承压,投资平安银行的基金经理也有业绩压力,要兼顾投资者和监管导向的需求,另外也要兼顾银行自身中短期的资本需求的稳定,“我们是尽力了的,从长远来看,内部讨论的20%-30%的分红比例还是要维持。”